13岁失明女孩想早日回到校园
东港三庄镇刘家沟村的刘云因病辍学在家
2015年12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安利志愿者帮刘云穿上新买的羽绒服。本报记者 彭彦伟 摄
     文/片 本报记者 彭彦伟       

  东港区三庄镇刘家沟村的刘云,一个13岁的孩子,本应享受父母前千般宠爱,坐在校园里享受上学的她,因患病双眼几近失明,只能辍学在家。几年前,她的母亲也不辞而别,全家只靠父亲种地和打点零工维持生计。刘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治好眼睛回到校园。

  因病眼睛失明
只好辍学在家

  12月24日下午1点,记者来到了东港区三庄镇刘家沟村刘云家中,她家的院门敞开着,连个围墙都没有。得知安利志愿者要来,刘云的父亲刘海伦站在门口迎接,八岁的儿子刘志祥则在门口来回溜达。跟着刘海伦来到屋子里,里边除了一个电视就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空旷的屋子里放着一个炉子,里面还有两张床。刘云坐在炉子边和奶奶聊着天,听到安利志愿者到来,她抬起头微微一笑。
  高高的个子,白皙的皮肤,眯着的眼睛,脑后扎着马尾辫,13岁的刘云原本应该在校园里好好享受读书生活,却因为疾病导致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睛只有0.1的视力,不得在初一刚上了没多久后就辍学在家。
  刘云的母亲几年前不辞而别后就再没回来,家里就靠父亲在外打点零工。之前,刘云的奶奶还能帮着照料姐弟俩,可最近几年,奶奶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眼睛也已经失明。“我现在根本不敢出远门,每天三顿饭都要我做,大大小小的事都离不开我。”刘海伦说。
  2012年,安利志愿者曾到刘云家看望过她,她当时还能看清东西,非常懂事也很健谈,在向她征求愿望时,与别的孩子不同,她提出来想给爸爸买一件羽绒服。“爸爸一个人不容易,天气也冷也没厚衣服。”当时的刘云说。与那时相比,现在的刘云明显内向了许多,半个多小时时间里,她几乎没抬过头。
穿上新羽绒服
露出难得的笑容

  虽然眼睛视力接近失明,但刘云还是帮着父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洗衣服,烧火等。平时没事,她就独自坐在凳子上,保持沉默。谈起最大的愿望,她说希望把眼睛治好,早点回到学校,回到同学们身边。
  屋子里比较冷,刘云的手也已经也起冻疮,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出血。安利志愿者用自己的护肤品给她擦拭了手。穿着志愿者送来的新羽绒服,刘云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我身上这件衣服也是上次你们给买的,平时衣服都是别人给的,穿着也挺好。”刘云懂事地说。
  刘云的父亲介绍,他就靠打零工赚点生活费,给刘云治病还欠了许多外债。刘海伦介绍,刘云比较懂事,从来不和她要东西,而八岁的儿子由于还小,经常问他要一些零食,“没钱给他买,哭一阵也就算了。”刘海伦说。相对于拮据的生活条件,更让他担心的是刘云的眼睛,由于没钱治疗,只能一直在家呆着。“看着别的孩子天天往学校走,她也非常想去,但知道没钱治疗也不好意思和我说。”刘海伦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