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青岛校区的南校门。

     片/本报记者 刘  军
文/本报记者 郭立伟            

  晚霞旖旎,华灯初上,璨若星河。16日傍晚,整个青岛校区陷入了碧涛红霞的包围中。外形方正的博物馆与云接壤,四角触手可及天际。博物馆形体由“鼎”字变化而来,取“鼎承古今”之意。建筑四角外挂铜板,竹筒造型肌理,上刻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文物上的原版文字,在静谧的晚霞中,勾勒出天地古今的厚重之感。
  在博物馆南部的红楼群落,为10栋学生公寓,晚霞下熠熠生辉。U型院落的设计,体现海纳百川的胸怀,共有宿舍3782间,可容纳9360人住宿。公寓呈对称排列,中间绿化广场“S”形人行道蜿蜒而过,九曲花街,曲径通幽。红瓦绿树,姹紫嫣红,与蓝天白云相映衬,大气雍容。
  博物馆北部的教学楼群风格与公寓一致,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四合院设计以青岛历史老建筑为基调,再往北便是沙滩与海,再现当年山东大学小鱼山校区“三面郁葱环碧海,一山高下尽红楼”之风韵。
  “碧涛映着红霞,银浪掩着金沙,云霓的颜色也是瞬息万变的。加以海鸥飞回,翠羽翩翻,远远的帆影参差,舟楫来往,那晚景真值得使人流连忘返。太阳落后,天上满挂了星斗,市上满亮了街灯,夜景也很宜人。”上世纪30年代,曾任国立青岛校长办公室事务员的吴伯萧,在其作品《岛上的季节》中,描述了学校附近美景。如今,盛景再现,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又掀开新的篇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