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又来出谋划策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纷纷建言。本报记者 姬生辉 摄
三年来,济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儒学研究传播上取得显著成绩。
济宁围绕“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目标,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道德提升、文明创建等七大工程,创新推出图书馆+书院、“孔子学堂”、尼山书院国学公开课等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广泛开展儒学进乡村活动,在农村和城市社区普遍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和道德模范宣传栏。“乡村儒学讲堂”现象在全省全国引起广泛关注,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在济宁召开“山东乡村儒学现象”座谈会、推广善行义举榜现场会,入选“中国好人榜”、“山东好人”、省级道德模范数量居全省前列,被授予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市。
济宁搭建起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大战略平台。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省发改委编制完成了示范区《规划纲要》正报国家层面审批。干部政德教育工作影响力越来越大,中组部支持在济宁设立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省委支持济宁打造独具特色的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批复设立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和孟子研究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浦东干部学院正常安排中长期班次来济宁开展政德教育培训。去年以来已承接全国11个省的培训班次306期、培训学员1.72万人次。
儒学研究传播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省委组织部等九部门出台加强儒学人才高地建设的《意见》,以济宁为龙头打造全省儒学人才汇聚高地,面向海内外选聘23名儒学大家、泰山学者和尼山学者。投资5000万元的世界儒学文献资料收藏中心建成使用,曲阜师范大学在我省高校中成立首家国学院,实施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儒学研究重大课题。在日韩出版了一批日语、汉语版儒学著作,举办中韩儒学对话会。教育部在曲阜设立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举办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全球孔子学院院长高峰论坛。
3年来,济宁做好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文章,文化产业提速发展、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建设有了重大突破。市委、市政府两次召开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大会,实施文化发展和旅游强市建设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全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培植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市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发展到14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由2013年底的158家增加到目前的391家、上升到全省第3位。文化从业人员由4万人增加到16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居全省前列,被评为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投资3.5亿元的“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维修工程全面启动投资8亿元的孔子博物馆主体工程竣工。投资100亿元的省重点文化项目尼山圣境一期工程建成运营。
本次座谈会由尼山论坛组委会、光明日报社、山东省委宣传部和济宁市委共同举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