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元宵节
□张绍发
流年从未停下过她的脚步,有太多的记忆可能会被尘封,而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记忆在多次被刷新之后,还是会越来越清晰。小时候数着指头盼过年,年在依依不舍中流走,总觉得玩耍意犹未尽。好歹还有个续写年味的正月十五,闹元宵。
那时候的山区农村还没有电,也就少了现在城里有一条街的花灯风景,元宵还是要闹的,一闹就是十多天。闹元宵的传统习俗是唱大戏和扮玩,订了亲的农村青年,初二走丈人家时早就把媳妇接来,唱大戏一般从正月初六开始,“大戏”顾名思义就是比庙会唱的场数多,时间也长,邻村之间是不同的剧种,你来我村我去你村,换着胃口串唱。什么《打龙袍》《牧羊圈》《王小赶脚》《借年》之类的,白天黑夜地唱,扯开嗓子一直唱到天昏地暗,口干舌燥。精明的商贩们会从山外弄些甘蔗、鼓鼓铛子来贩卖。过年的磕头钱还没舍得花,也就免不了买个欢喜团子或者冰糖葫芦解解馋。台上的唱戏,台下的我们撒着欢乱窜。舞龙,跑旱船,站芯子,赶毛驴,踩高跷,扭秧歌……这些扮玩的队伍自然也不会闲着,庄稼人铆着劲释放属于自己的喜庆和快乐。
正月十五晚上是闹元宵的高潮,不管孩子们谁去谁家,都会分到些“鱼”“刺猬”“小鸡”“小燕子”等小动物,还有“灯碗子”。这些东西都是用五谷杂粮做的,有的是用手捏的,有的是用模具倒出来的,鱼自然象征着年年有余,“灯碗子”则象征着五谷丰登,刺猬是财神的象征,鸡代表大吉大利,燕子代表春天来了,等等。“灯碗子”是纯手工捏制的,茶碗大小,里面倒上蓖麻籽或者豆油,插上根线芯点燃,也会光芒万丈。
过年放鞭炮时会有些哑炮,留起来,再满大街捡一些,积攒到十五晚上,引上芯子再放,实在不响的,就从中间掰成藕断丝连的两段,摆成“八”字形,两个哑炮一组,对着,点燃一组引燃另一组,哑炮出出溜溜在地上旋转,也就旋转出了不一样的烟火。那时候火药并不难搞,也可以按“一硝二磺三木炭”配制。大人用泥巴造的烟花墩子,反复装反复放,忙忙活活,你刚放罢我续上,生产队里场院又大,全村人都来观看放花,一直折腾到深夜,一束束一簇簇,好一片美得令人目瞪口呆的火树银花。
每年在城里赏灯的时候总会触景生情,免不了吹吹岁月的浮尘,抚摸起记忆中的元宵节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流年从未停下过她的脚步,有太多的记忆可能会被尘封,而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记忆在多次被刷新之后,还是会越来越清晰。小时候数着指头盼过年,年在依依不舍中流走,总觉得玩耍意犹未尽。好歹还有个续写年味的正月十五,闹元宵。
那时候的山区农村还没有电,也就少了现在城里有一条街的花灯风景,元宵还是要闹的,一闹就是十多天。闹元宵的传统习俗是唱大戏和扮玩,订了亲的农村青年,初二走丈人家时早就把媳妇接来,唱大戏一般从正月初六开始,“大戏”顾名思义就是比庙会唱的场数多,时间也长,邻村之间是不同的剧种,你来我村我去你村,换着胃口串唱。什么《打龙袍》《牧羊圈》《王小赶脚》《借年》之类的,白天黑夜地唱,扯开嗓子一直唱到天昏地暗,口干舌燥。精明的商贩们会从山外弄些甘蔗、鼓鼓铛子来贩卖。过年的磕头钱还没舍得花,也就免不了买个欢喜团子或者冰糖葫芦解解馋。台上的唱戏,台下的我们撒着欢乱窜。舞龙,跑旱船,站芯子,赶毛驴,踩高跷,扭秧歌……这些扮玩的队伍自然也不会闲着,庄稼人铆着劲释放属于自己的喜庆和快乐。
正月十五晚上是闹元宵的高潮,不管孩子们谁去谁家,都会分到些“鱼”“刺猬”“小鸡”“小燕子”等小动物,还有“灯碗子”。这些东西都是用五谷杂粮做的,有的是用手捏的,有的是用模具倒出来的,鱼自然象征着年年有余,“灯碗子”则象征着五谷丰登,刺猬是财神的象征,鸡代表大吉大利,燕子代表春天来了,等等。“灯碗子”是纯手工捏制的,茶碗大小,里面倒上蓖麻籽或者豆油,插上根线芯点燃,也会光芒万丈。
过年放鞭炮时会有些哑炮,留起来,再满大街捡一些,积攒到十五晚上,引上芯子再放,实在不响的,就从中间掰成藕断丝连的两段,摆成“八”字形,两个哑炮一组,对着,点燃一组引燃另一组,哑炮出出溜溜在地上旋转,也就旋转出了不一样的烟火。那时候火药并不难搞,也可以按“一硝二磺三木炭”配制。大人用泥巴造的烟花墩子,反复装反复放,忙忙活活,你刚放罢我续上,生产队里场院又大,全村人都来观看放花,一直折腾到深夜,一束束一簇簇,好一片美得令人目瞪口呆的火树银花。
每年在城里赏灯的时候总会触景生情,免不了吹吹岁月的浮尘,抚摸起记忆中的元宵节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