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正月话剪纸

   ■■■■■■■■■■■■■■■■■■■■■■■■■■■■■■■■■■■■■■■■■■■■■■■■■■■■■■■■■■■■■■■■■■■■■■■■■■■■■■■■■■■■
■■■■■■■■■■■■■■■■■■■■■■■■■■■■■■■■■■■■■■■■■■■■■■■■■■■■■■■■■■■■■■■■■■■■■■■■■■■■■■■■■■■■
  □白凤海(十亩园社区)

  山东蓬莱,古称登州府,滨临大海,气候宜人,美丽富饶,素以人间仙境而著称于世。蓬莱人民,勤奋好学,聪明智慧。蓬莱的民间风俗和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而蓬莱剪纸,则是民间艺术殿堂里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剪纸(当地称为“抠花”),在蓬莱早已是相当普遍的业余活动,早年,不论是在城镇还是在乡村,每当劳动过后,姑娘媳妇们总要拿出小巧的“抠花剪”,剪出心爱的窗花儿,装点自己的居室。只不过花样儿有粗有细,技巧有精有糙罢了。每当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各家的窗户都要重新用白纸裱糊,这是窗花争相斗艳的最好时机。新春期间走亲访友、串门拜年,精致的窗花儿往往是人们议论的话题之一。每当端午节,人们要在屋门上贴上老虎或葫芦样式的剪纸,葫芦剪纸上有蝎子、蜈蚣、蜘蛛、蛇、蟾蜍等五毒,据说可以驱鬼避邪、祛病免灾,保佑全家安康。不同时期的窗花,贴法也不相同:在平时,人们在更换窗户纸时,往往同时贴上新的窗花,一般是白纸贴上紫红色的窗花。新婚嫁娶,则要用红纸糊窗,不必贴窗花,新婚满月这天,要改用白纸糊窗,就要贴窗花啦,新娘子窗花剪得好孬,往往是人们对新娘子品头论足,衡量是不是手巧的一个内容之一。而端午节则又不一样,窗花避邪要贴在门上。一般是浅色窗花,底下衬上红色电光纸,再将红纸贴在门上。也有的用多种颜色的电光纸作花纸,剪好后用金纸作底衬,再向门上贴。
  不同地域的剪纸,风格不同,剪法也有差异。有的作品不用花样儿,用红纸折叠起来直接剪,构思在脑子里。剪出的作品风格粗犷。而蓬莱剪纸剪时一般都有花样子,剪出来的作品精美细腻,简繁相间,立体感较强。
  其实剪窗花的过程并不复杂,但用纸颇为讲究,当时有专门的抠花纸,一般是紫红色或深紫色,质地很薄,韧性大,现在已不多见了。剪花时,如果是第一次剪的新样子,把画好的花样子附在花纸上,在周围和中间的空白处扎上针眼,用小纸捻儿将样纸和花纸固定在一起,就可以动手剪了。一般一次可附两层花纸,附多了难以剪好。如果是用以前剪下的老样子,则需要先“薰花”,即把上次剪下来的花样儿附在喷洒了水的样纸上,再点燃“松油”(即带有松树油的松木条,有的叫它松树明子),将花样纸面朝下,用“松油”燃烧后产生的浓烟将花样纸薰黑,等水干了之后,轻轻揭下花样儿,一张清晰的、黑地儿白花的花样就薰出来啦!把它附在花纸上,按前面说的办法固定好,就可以动手剪啦。剪时一般是先里后外、先繁后简、先细后粗,才可减少失误。剪到精细处必须格外小心,稍有不慎就会出残品,那就前功尽弃了。
  现在,早先的棂子窗早已被明亮的玻璃窗所代替,但剪纸艺术却应该千秋万代流传下来!
  笔者的母亲吴忠惠,山东蓬莱人。生前住在十亩园社区的省粮食局大院。老人一生辛劳俭朴,聪明贤惠。虽未上过学,但头脑精明,心灵手巧,有着一手好的女红,又是一理家能手。老人自幼酷爱剪纸,剪工极细。据老人讲,婚前在娘家时,其婶母剪技就很好,两人常在一起剪抠切磋。婚后,母亲拿出窗花贴窗户,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巧的是婚后到了婆家,婆家伯母(笔者称其为大奶奶)是一位绘画能手,如若活到现在,绝对可称为“农民画家”或“民间艺术家”了。
  据母亲讲,没有听说大奶奶跟谁学过绘画,只听说她父亲是教书的。大奶奶本人可能是“无师自通”或“自悟成材”吧。但究竟怎么学会的,现已无法考证了。据说她身边有一本画谱,需要时,这里摘个花儿,那里凑个叶,一幅精美的图画就画出来了。村里人绣衣服、枕头、肚兜,或做老虎鞋,都到我家来讨花样,她是来者不拒。母亲嫁到婆家后,许多窗花“花样儿”都是我这位大奶奶画的。当年两人在一起,你画我剪,很有情趣!现在笔者保存的一部分剪纸作品,都是当年没有被贴到窗户上而有幸留存下来的。
  母亲90岁上仙逝,每当我看到这些精美的窗花儿,母亲那和蔼慈祥的面容即刻浮现在我面前,仿佛又看到老人家忙完一天的活计,晚上坐在老家的炕头上,对着炕桌上那昏暗的“小火油灯”灯光,精心地剪着她心中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
  本版图片均为白凤海母亲吴忠惠生前剪纸作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