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煎包时尚变形记
马村煎包进入快餐领域。 本报记者 晋森 摄
马村煎包在济宁乃至鲁西南地区是脍炙人口的风味小吃,凭借“皮薄、馅丰、油多”的特色深受人们喜爱。长期以来,作为济宁本土小吃的马村煎包都以小作坊的形式出现。然而春节刚过,在济宁红星美凯龙,一座面积达600多平米的马村煎包快餐店赫然出现,吹响了济宁本土老字号进军快餐市场的号角。
把马村煎包
做成中国的“肯德基”
在红星美凯龙西北角的一层和负一层,马村煎包快餐店在春节过后已经正式开门营业。一楼是宽敞明亮的就餐大厅,负一楼则是包间。和人们传统印象中较小店面的马村煎包店不同,这个店完全按照中高端的快餐店风格进行装修,配上一些红灯笼等中国特色的因素,显得干净和素雅。到了吃饭的时间,人们排起了长队,九成以上的市民都会要上几个煎包,坐下来细细品味。
在这家马村煎包店门口,详细介绍了马村煎包的来龙去脉。马村煎包始于上世纪30年代初,正宗传人闫会平是嘉祥县马村镇人。对于马村煎包,嘉祥当地有句口头禅:“白白胖胖、肉丸当当、老少不欺、公公道道一毛钱”。“白白胖胖”是指闫会平发面的手艺特别好,包子出锅后又白又胖;羊肉馅儿不仅口味奇特诱人,而且肉馅上劲包团,用口咬开,正中间是一个奇香爽脆的肉丸,称为“肉丸当当”;“老少不欺”是讲他诚信经营;“公公道道一毛钱”是指物美价廉的大包子每个仅售一毛钱。据传上世纪40年代中期,“天津狗不理”高老板,曾专程来到马村,品尝煎包后赞誉:“马村煎包于狗不理包子相论,有过之而无不及”。目前马村煎包已经由原来的地方小吃,逐步变为响边大江南北的嘉祥名吃。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马村煎包都是以小作坊的形式出现。这家马村煎包店的经理名叫刘立荣,老家就是嘉祥县马村镇,他告诉记者,这种以快餐店形式出现的马村煎包店在济宁还应该是第一家。“因为我是马村人,出于对马村煎包的一种感情,所以联合几个朋友一起投资170多万建起了这个快餐店,刚开始我的要求和标准就很高,就是想把马村煎包做成中国的‘肯德基’,把马村煎包的品牌发扬光大。”刘经理告诉记者,为了保持马村煎包口味的纯正,他专门聘请了闫会平的儿子作为制作煎包的大厨,在肉质和面粉等原料的选择上严格要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