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不追“人民”剧,跟不上朋友圈

     很少有一部电视剧像《人民的名义》这样让我觉得,不追一下剧,就跟不上朋友圈讨论,跟不上主流节奏了。有人谈论这部反腐剧的“大尺度”,有人热议老戏骨出神入化的表演,有人研究剧情与现实反腐的对应,有人分析台词中的官场常识和纪检知识。当然,也有争议,比如公安觉得这部由检察院主导的剧矮化甚至丑化了警察,而纪委工作者不满于剧中检察的办案权力竟然压过纪检。让人们都在谈论,这本身就是一部剧的巨大成功。这部反腐剧让人感到满满正能量的,不是迎合传统人治期待的包青天式传奇鸡汤,而是以力透纸背的现实批判给人们传递正义的信心。
  很久没有像这样一起追剧,一起指点江山针砭时弊了,一起在一部剧中完成一次共识凝聚和精神共鸣。我不知道其他受众的感觉,在追剧看到一些与现实时事贴得那么近的细节时,我常常会心一笑。无疑,这部剧带着强烈的现实批判色彩,把中国官场的很多问题暴露得淋漓尽致、毫不留情:一把手的专断,人际的勾心斗角,简单拆迁背后复杂的利益勾兑,官话套话背后的官僚玄机,做一套说一套的双面人格,满嘴马列一肚丑陋的虚伪,将手中一丁点儿小权力变现到极致的癫狂。
  常有人对正负能量进行这样的二元划分,批评政府是负能量,赞美才是正能量,并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文艺作品和新闻报道。可从《人民的名义》带来的传播效果看,这样剔肉见骨,又入木三分的官场批判给人心带来的,难道不是正气凛然的能量?对明摆的问题刻意回避,一味歌功颂德,把丑的说成美的,讳疾忌医,那种给人挖坑的高级黑才是最大的负能量。
  这部反腐剧之所以赢得公众好评,是现实中反腐败取得很大成绩所打下的民心基础。现实中反腐有了大的突破,打了一堆大老虎,赢得了民心,反腐剧才会有突破,也才能触动公众的痛感。否则的话,现实并无改变,公众对腐败生态深恶痛绝,光靠反腐剧去批判、去打虎、去制造一个个包青天式廉政形象,编出的剧情严重脱离现实,这样的反腐剧越精彩,越会给人心传递负能量。很多人都说这部剧“尺度很大”,我想,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现实反腐所凝聚的民心带来的底气吧。现实反腐的“尺度”比反腐剧大多了,有什么好担心的。
  电视剧给人最大的感觉,正是跟现实贴得太近了,不是编出来的,而是用我们熟悉的时事和热点串起来的,简直就是现实的直播。吸引人们热烈追剧的,可能就是这种针砭时弊而又坦诚的真实吧。   
            (曹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