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品质之区要走“产城融合”之路

  市中区要打造成国内知名、全省一流品质之区。 (资料片)
  绿地中心 (资料片)
     3月初,济南市市中区召开“品质市中、我的责任——解放思想大讨论”总结务虚会。会上提出,市中区作为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要置身于全市、全省、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审视自我、谋划发展,对标“精明增长”,谋划“多核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在打造“国内知名、全省一流”品质之区的道路上加速阔步前行。
  本报记者 孙业文       

着力“四字诀”
全面提升发展品质

  2017年,市中区要在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走在前列,争当排头兵,让品质之区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个目标,从定位上讲就是品质之区;从范围上讲是国内知名、全省一流;从内容上讲包含四个品质:发展品质更好、服务品质更优、环境品质更美、民生品质更实。实现途径则是在“标、质、速、效”4个字上下工夫,即让标准更高、让质量更优、让速度更快、让效果更好。
  “不干则已,一干就必须一流。”提标就是要让标准更高,把“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一流”作为干事标准,坚定不移地拔高各项指标任务,奋力“跳起来摘桃子”,瞄准更高工作标准,努力超额完成各项任务。
  提质则是要统筹推进北、中、南三大空间布局,提高城乡区域发展融合度,缩小南部农村在基础设施、环境面貌、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城区存在的差距。在推动农村发展工作中,要统筹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容村貌。
  提速则是在提质的基础上牢固树立能快则快、能超则超的意识,争时间、抢进度,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加快推进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重要工作,把明天的工作拿到今天完成,把下个月的工作放到这个月完成,把下半年的工作提到上半年完成,把明年的工作提前到今年谋划实施。
  市中区建设“品质市中”不是空喊口号,必须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想效果更好,就要按照“半年有势头、一年有突破、三年大提升、五年大变样”的阶段性目标,提前实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五个一流”愿景 
让城市变得更美

  在加速构建“品质之区”的2017年,市中区将着力打造“五个一流”,绘就“市中环境”发展蓝图:一流的市容环境、一流的法治环境、一流的政务环境、一流的人文环境、一流的生态环境。
  一流的市容环境主要包括道路、社区、市场、公园环境。对于道路环境,要做到“平、通、净、美”四个字,社区环境要重点在“净化、美化、畅通”上下工夫。
  一流的法制环境关键是打好三张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责任清单则是给权力套上“金箍”,让政府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负面清单就是明确企业行为,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
  一流的政务环境就是要打造四“最”——审批最简、服务最优、门槛最低、信用最高。为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市中区将2829项行政权力事项纳入38个区直部门(单位),1115项具体责任事项纳入39个部门(单位)。
  一流的人文环境文化氛围、公共服务和社会治安。文化氛围包括图书馆、文体广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方面,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保、养老、体育等诸多领域,良好的治安环境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培育一流人文环境的必要条件。
  下一步,市中区将继续坚定不移开展扬尘治理与渣土整治、工业污染源达标提升等“十大行动”;增加摩拜单车投放点,形成与公务自行车互补,倡导绿色出行;对16座绿化尚未达标的山体经行整治和复绿。
统筹空间规划 
促进“产城融合”

  市中区坐拥280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线范围内只有70多平方公里。北部老城空间有限、载体不足,中部新区缺乏可供出让的大宗用地,可拓展延伸的空间越来越少。将来,市中区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通过“产城融合”促进城市发展。
  没有产业支撑,城市即便再漂亮,也只是“空城”;没有城市依托,产业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市中区的“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配套,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的有机结合。
  促进“产城融合”就要从过去的引进城市建设开发商,转变到引进产业开发商。通过建立“指挥长-副指挥长-联络员+包挂单位”(3+1)管理层次,统筹推进北、中、南三大空间布局,全力打造“一核两圈”的省会中心区域。
  在空间方面要做好统筹规划,以城市有机更新为抓手,做优北部;以旧村拆迁建设为抓手,做强中部;以“三大功能”为抓手,做美南部,重点做好老城有机更新这篇文章。
  市中区委书记宋永祥称,要摒弃过去粗放式的城市建设发展路子,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扎实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让城市沿着紧凑、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推动多核经济 
聚力“招大引强”

  据悉,市中区全区有19个行业,产业结构可以表述为“两大核、五小核、一微核”,两大核是金融、房地产;五小核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贸流通、建筑业、制造业;一微核就是文创产业,这八大行业占财政收入的95%以上。 
  宋永祥表示,市中区不能走摊饼式、粗放式的扩张发展,只能走内涵式的精明发展之路,可以称为“精明增长、多核发展”。市中区要向科技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人才要效益、向产业要效益,推动多核经济发展。
  下一步,市中区将继续立足“招大引强”,瞄准世界500强、国内百强企业,以财源增长为核心,兼顾就业、产业、品牌,着力培养市中元素,打造市中品牌。
  优化营商环境,打好市中“服务牌”。企业发展需要政府支持,区域繁荣离不开企业壮大。市中区将依托“百名处级干部联系百家企业”的服务机制,依托企业服务办公室三条线服务架构,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久,推动区域发展。
  与此同时,市中区在进行“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将完善招商引资“软环境”。由靠政策招商到靠服务靠环境招商,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服务就是生产力”的意识,从“要我招商”向“我要招商”转变,放下架子,主动出击,制订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