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超龄,又接到捐髓救人电话
◥完成捐献后,周梅(左)和董文昭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王小蒙 摄
本报记者 王小蒙
瞒着家人
去做高分辨配型
24日早上,济南志愿者董文昭来到了山东省立医院,做捐献前的准备。整个采集过程需要一上午。
董文昭是济南市第43例、山东省第54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采集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就是腰有点疼。”在槐荫区一家工地上做建筑保温安装的董文昭,身体看起来比较健壮。他说,只用捐献一点血就能救人一命,这样的好事可遇不可求。
2013年,董文昭在德州市血站无偿献血时,无意中听医护人员说起采集8毫升左右的血样,就能为一位白血病患者带去一分希望。他填写了造血干细胞登记表并留存血样。
今年3月,董文昭得知初配成功,告诉了家人。“起初怕影响我的身体健康,全家人都强烈反对,我就先答应不再采集血样进行高分辨配型了。”董文昭上有老下有小,在建筑工地打工的他,是全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家人担心他出现意外,并不同意他去捐献造血干细胞。
放下手头工作
完成捐献
不过,董文昭心里却暗暗下了决心,在了解到对方紧急的病情后,他决定配合红十字会完成后面的流程。高分辨配型成功后,他再次劝说家人,终于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当天,董文昭的妻子和儿子陪同他一起完成了捐献。
5月20日,董文昭再次接到采集通知,他毫不犹豫地放下手头工作,打动员剂做着捐献前的准备。“我们的工作是干一天有一天的钱,如果有事请假,是要扣除工钱的。”不过,董文昭心想,工钱以后可以再挣,人命却不能等,越快捐献对方就能多一分希望。
“虽然我跟受捐者不认识,可他现在需要我的帮助,也只有我能救他。虽然我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没有高学历和丰厚的收入,但我知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董文昭说。
入库十五年
终于等来捐献
当天,与董文昭一起采集捐献的,还有来自东营的志愿者周梅。“等了这么久,都快把这事给忘了,突然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今年2月初,周梅刚过了50周岁的生日,接到了东营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她初配成功,问她愿不愿捐献。
“得知能捐献,真的很高兴。”等了15年,眼看已到了捐献年龄上限,以为再没机会了,没承想最后一年等来了好消息。周梅得知,受捐者是一个1990年生的小伙子,跟他孩子年龄相仿,她当即决定捐献。
早在2002年,周梅借一次来济南出差的机会,主动到省千佛山医院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血样,成为我省第一批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当时身边的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还比较陌生,我还是看了一篇报道,知道捐点血就能救人一命,这才打听着去医院采集了血样。”
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入库的年龄一般是18-45岁,理论上捐献年龄可以到55岁,但是考虑到患者移植效果,我省将捐献年龄提前至50岁。今年恰好50岁的周梅,成为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年龄最大的一位。
周梅说,自己的耐受力还是比较好的,就是打动员剂时有点感冒的感觉,腰有点疼。“对方还那么年轻,我能捐献也是一种缘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