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天蒙归来,再也不怕玻璃栈道

     文/片 本报记者 许亚薇

  去年7月,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一期正式开门纳客,在参加临沂市旅发委组织的踩线团时,小薇有幸当了“吃螃蟹的人”,成为第一批天蒙山游客。但不得不说的是,上一次的踩线有些匆忙。
  上周四,小薇跟随银座旅游组织的“咱爸咱妈”银发游体验团,第二次来到天蒙山,按5A级旅游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双重标准建设的天蒙山,给人带来了全新体验。
  在进入景区前,小薇特意去游客服务中心转了一圈。在游客服务中心,有通过微信进行网络购票的介绍,也有自助购票机器,还有游客休息区可供休息。最重要的是,游客服务中心的厕所异常干净,镜子、水池、水龙头整洁一新,门口的卫生纸纸量充足,这在绝大多数景区是做不到的。
  由于第一次去天蒙山乘坐了索道,二上天蒙山时小薇选择了全程徒步。
  无论是通过何种途径上山,我们都可以把天蒙山划分为多个部分:从东门进入景区到望海楼,从望海楼到玉皇顶,从玉皇顶到塔山玻璃观景台,再从玻璃观景台到南门。
  走过天蒙山的各个部分,就是用脚步丈量天蒙山、征服天蒙山的过程。沿途风景优美,全程近15公里的距离也就显得没那么长了。
  从东门进入景区,首先经过的是民俗文化展示区,打造以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为核心,融汇沂蒙人家、沂蒙历史、沂蒙风俗、沂蒙物产、沂蒙声音、沂蒙精神、沂蒙味道、打谷场为一体的抗战时期合居山村。逛完该区域,便正式开始爬山。
  沿栈道一路前行,翻越一座山头以后,就抵达了第一个目的地望海楼,可以说走过望海楼,整个路程最艰难的部分就已经走完,几乎抵达了天蒙山最高峰。
  随后,步行半个多小时就可以抵达整个景区最令人期待的第一人行悬索桥。悬索桥全程505米,高度150多米,如果风力较大,在桥上可以感到明显的晃动,据说,风力达到8级以上时,悬索桥将关闭。
  与去年第一次到悬索桥时所见的有所不同,最近悬索桥的中部进行了重新铺装,在中间的60米安装了全明玻璃,6层钢化玻璃铺于桥体中央,脚下没有一丝遮挡,初次站上玻璃道,如果说心跳不加速,腿也不发软,那一定是说瞎话!当然了,旅行除了看风景,玩的就是心跳和刺激,如果来到天蒙山,一定要走一走这段60米长的全明玻璃桥,那一定是别样体验。走完天蒙山的玻璃桥,其他玻璃栈道都不在话下。
  接着往南走,下山的路走起来比上山容易一些,但也走不出“上山容易下山难的魔咒”,大腿和小腿都开始发酸发软,为了节省时间选择了500米长的滑道,有种坐着滑滑梯在林间穿梭的既视感觉。
  由于银发游体验团绝大多数为老年人,同行徒步的除了年近五旬的李老师,另一位是64岁的徐阿姨,一天时间十余公里走下来着实不易,感叹徐阿姨60多岁的年纪有如此好的身体素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