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带你了解新生代的花样网上生活

     和认识一两天的人推心置腹,却在朋友圈把父母屏蔽了;出门不带钱,一部手机搞定所有消费;看中的东西立刻就要毫不迟疑——这样的95后,你了解吗?你懂得如何与这些新新人类相处吗?今年,超级新鲜的95后大学毕业生即将走入社会”。近日,企鹅智酷通过对微信、QQ等大数据分析,发布95后“使用指南”,对95后消费习惯和思维模式进行详细解剖,帮你了解95后新生代的花样生活。
  □韩飞 

  多数95后不愿意与父母分享网络生活
  95后,正处在18-22岁的年纪,和上一代人相比,95后拥有更高的独生子女比例。他们也因此独享和继承了来自家庭两代、甚至三代人的情感关爱和物质投入。95后出生时期,中国人均每年可支配收入超过5000元,是80后的7倍,90后的两倍。受成长经历的影响,95后拥有更强大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除了满足基本生活,95后更看重品牌和品质。
  不过,作为独生子女代表的95后群体和父母有着明显的网络代沟。
  来自QQ和QQ空间数据显示,将近90%的95后对QQ设置了好友验证,70%对空间相册设置了访问权限。其中57%的95后不愿意与父母分享网络生活。
  爱吐槽爱网购,衣食住行离不开网络
  在中国,95后是全面伴随中国互联网发展和经济转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受互联网的影响比上一代人更深刻,因此形成的行为习惯也更具有时代性。95后的购物观,和80后、90后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他们喜欢网上表达意见,热衷留言吐槽,不吐不快。
  对95后来说,收到商品并不意味着网购结束。有50%的95后会参与商品的评论和分享。而对于自己喜欢的商品,95后更愿意把它推荐给自己的朋友甚至陌生网友,热衷分享购物心得和商品选购指南等信息,积极性明显高于95前的人群。
  此外,虽然财务透支存在于每个常见人群,但这一现象在95后中表现最明显,月光甚至透支的95后达到15%,在所有人群中比例最高。而从存钱的渠道来看,相较于传统的存银行,95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对互联网金融的偏好程度远远超过实体银行。
  当前,95后新生代的衣食住行都能够自如地在互联网上得到解决,他们不仅善于通过网络购物、缴费、办事,他们的生活也严重依赖互联网。调查中一个95后用“灾难降临“来形容断网的生活,他说:“遇到断网我就会变得特别焦躁,感觉什么也做不了。”
  独立自信,很容易投入到虚拟世界中
  企鹅智酷通过对95后网上留言分析,指出95后拥有比80后、90后更强的表达欲望。95后中有73%在朋友圈发布过原创内容,80后、90后构成的典型用户原创的比例则为65%左右。
  由此可见,95后成为互联网原创大户。这批新生代在网络上的表现更加夸张,甚至常常故意呈现出和实际生活中截然不同的性格。95后追求流行,讲求个性,很容易投入到虚拟世界中,去扮演现实生活无法达到的自我形象。
  此外,95后女孩比上一代人更加独立。恋爱中,95后女孩认同甚至主张平摊消费的比例,高于年长人群,而通过“打工兼职”维持恋爱开销的新新人类比例约是80后、85后的两倍。不过,在爱情中愿意平等支付金钱的95后女孩,在家庭生活中,对另一半平摊家务的要求不断提升。95后家庭也将更依赖家政服务公司来处理清洁、整理、育儿等工作。
  95后活跃于社交网络,他们的社交网络生活有许多与前人不同的特点。
  QQ是95后最常用的社交产品。在部分社交产品中,95后用户和非95后表现出不同的偏好,例如QQ空间、贴吧就更受95后用户的欢迎。95后对社交平台的接受度高,网络社交是他们的日常必需品。
  另外,95后乐于在不同社交应用上分配时间,有意识地将不同平台区分开来,在其中进行不同的社交行为。在社交平台上,95后更愿意主动发言,对社交网络依赖度也更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