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庄户剧团显活力草根文艺放异彩

  庄户剧团带来精彩的舞蹈。
  二胡表演
  庄户社团成员在演出
  郑路镇的鼓子秧歌
  庄户剧团下村演出
  演出现场
     在玉皇庙、龙桑寺等5个镇上,新兴了这样一个个“文艺团体”。一群庄户人,自编自导自演,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着自己的生活,给乡亲们带来具有商河特色的群众文化盛宴。他们,就是刚刚成立的“庄户剧团”。据了解,今年4月份以来,商河县文广新局扶植培育了首批五个“庄户剧团”,目前均可独立承担演出,为“一村一年一场戏”送戏下乡工程注入了新鲜活力,是县文广新局创新文化服务的又一力作。
  挖掘身边人,表演身边事
调动群众积极性

  夏日的晚风拂过,一扫白天的炎热,吃过晚饭,褪去白天劳作的忙碌,商河县郑路镇秦家圈村的村民们三五成群向村委会大院集合。在那里,一场由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庄户大戏”即将上演,这样的热闹场景是县“一村一年一场戏”送戏下乡工程的真实写照,更是今年县文广新局重点扶植、培育的“庄户剧团”的优异成果展。
  秦家圈村民秦发广一句话揭开了庄户剧团表演的神秘面纱。“这小品里说的珍珠红西瓜,俺家大棚里就种着,三句半里说的‘党的政策服务好,一到60就领钱’,俺到年底就够年龄了,说的都是身边事儿。”没有绚丽的舞台,没有复杂的形式,他们用朴实的方式演绎着“身边事”。目前,5家“庄户剧团”均有“自创”节目,像郑路镇庄户剧团的《家和万事兴》,以快板的形式引导村民们尊老爱老,向群众传递正能量;怀仁镇庄户剧团的《党的惠民政策好》,将党的富民好政策以小品的形式传递给百姓。党的政策、县里的重点工作都以这种形式潜移默化地走向基层。
  据县文广新局副局长于富华介绍,有些地区的“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由个体演艺团体担纲完成,群众没有参与感。为避免活动只走过场不走心,文广新局引导、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充分发挥民间高手的力量,让老百姓自己演绎自己的生活,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用群众看得见的身边事例去感人和激励人。
配全套设备,送专业教学
提升表演专业性

  专业的音响、话筒、灯光设备,大气的舞台装置,统一的背景幕布……玉皇庙镇庄户剧团的设备组刚到村里搭台,就吸引了村里人的目光。“设备往这一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是草台班子,我们也是专业人!”县文广新局为提升庄户剧团的标准化和表演的专业性,为其添置了价值近20万元的演出器材,并派出2名专业灯光音响师对各庄户剧团进行辅导培训,为庄户剧团的品质提升做好后勤保障。
  除了送去专业的全套设备外,文广新局还为各庄户剧团配备了专业指导老师,提升演出的专业性。郑路镇庄户剧团团长刘焕金说,文广新局的指导老师们进行教学后,团里演员的演出水平大幅提升,演出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到村里演出时明显感觉到村民们的鼓掌声多了。
  县文广新局局长陈成金看了5个庄户剧团的演出后,颇有感触。他说:“以前我们是‘送文化’,现在我们也‘种文化’,‘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才能把文化送到百姓的心坎上。”
事前重点指导,事中全面监管
完善剧团系统性

  “整场演出看下来,有歌舞有小品,有京剧有秧歌,我觉得不比春晚差多少!”“可不是么,比在家里看电视强!”看完龙桑寺镇庄户剧团的演出,三官庙村村民们意犹未尽,回家的路上还在讨论着刚刚看过的演出。
  为保证庄户剧团的演出质量,县文广新局创新工作模式,实行“事前专业指导、事中全面监管、事后总结提高”三位一体的模式,在庄户剧团演出前,对庄户剧团报送的每一个节目都进行严格审查和指导,确保高水平的演出质量后才让其登台演出;节目演出过程中,也派专人不定时不定点到各庄户剧团巡演点进行监督指导,确保节目按照审查时的高标准高质量送入千家万户;庄户剧团每场演出中或结束后,各剧团负责人也会在县文广新局“庄户剧团”微信群里汇报演出现场的情况或是在演出中遇到的状况,县文广新局的相关负责人会一一进行点评和指导。
  自今年4月份,县文广新局启动“庄户剧团”项目以来,5家庄户剧团已送出演出90场次,覆盖90个行政村,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文化盛宴。县文广新局局长陈成金说,在加强对既有庄户剧团的培养和扶植的同时,之后会进一步挖掘民间艺人,争取再打造一批群众叫好的庄户剧团,实现每个街镇至少一家,让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享受文化盛宴,也将继续加大扶植力度,支持庄户剧团在推进文化惠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其提供更多的演出、交流机会,让民间的文艺爱好者能圆舞台梦。此外,也将继续创新文化下乡服务手段,积极利用新媒体资源,通过商河县文广新局微信公众号(文化商河)等数字平台让庄户剧团的服务实现流动人口的全覆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