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能救命的事儿,咱为啥不做?

  志愿者们通过竞猜答题,宣传无偿献血知识。 本报记者 康宇 摄
  医务人员带头献血。本报记者 李倩 摄
     “济宁每年有十余万人次参加献血,累计献血量达27吨,成份输血量11000个治疗量,源源不断的为全市200多家医疗机构的患者提供着安全、及时、有效的用血需求。”济宁市卫计委副主任、中心血站站长韩存连介绍,迄今,济宁已连续5次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2573人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本报记者 李倩 康宇 通讯员 程云
献血救人
每位献血者都是英雄

  6月14日是第14个世界献血日,济宁市中心血站在济宁文化广场开展大型主题献血活动,采血车上人头攒动,众多市民现场参与献血,以响应今年口号为“我能做什么”的世界献血日,向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
  今年44岁的陈青是位资深的无偿献血者。“献血是一件充满爱心的事情,可能会挽救一个危急的生命,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他说,除此之外,献血也能有助于心脑血管系统和提高造血功能,“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献下去。”
  和陈青一样,孙东雷也是一名资深的无偿献血者。19年前,在单位的一次集体献血中,孙东雷第一次挽起了袖子,伸出手臂,成功迈出了献血的第一步。每次看到电视上、新闻里关于无偿献血者救人的故事,他都会想,自己的血液也同样在他人的血管里流淌,觉得自己一次小小的举动,却能拯救一个孩子的童年,挽救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这不仅是对社会的责任,更是对生命的一份珍惜。
  对于献血者来说,今天帮助了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明天的自己。去年,孙东雷的父亲生病住院,需要输血。出院后,血站的工作人员帮助他办理了简单便捷的手续,全额报销了孙东雷父亲的输血费用。
  几年来,在孙东雷的影响下,身边的多名亲友和同事都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中。在济宁,定期参与无偿献血已经成为了很多爱心市民的一种“习惯”。
热血青年
加入献血志愿者队伍

  活动现场,身穿红马甲的年轻小伙王慕尧特别引人注意,今年17岁的他刚刚结束高考,迎来假期的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呼朋唤友出去玩耍,而是跟随献血车来到了文化广场,参与无偿献血宣传活动。虽然未满18岁,还没到可以献血的年龄,但是他还是积极的加入到了宣传无偿献血志愿者的队伍当中,作为一名新人,他不懂就问,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王慕尧说,很多人初次来献血,就跟他们介绍一些知识,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疑虑,让他们觉得献血过程很温暖、很贴心,也许他们以后还会继续献血,甚至成为固定献血者。“再过半年,我就达到献血年龄了,18岁生日那天,我一定要献次血,作为自己的成人礼。”王慕尧一脸期待地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热血青年”加入到了济宁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给这个队伍带来了勃勃生机。此次无偿献血宣传活动邹城、汶上、金乡都设有宣传点,据统计,今天是多年来,献血人数最多的一天,全市730多人参与献血,献血量达24万多毫升,而这与志愿者协会的前期努力是分不开的。
  2009年6月,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了济宁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协会理事长由济宁最高献血记录保持十年之久的“献血状元”白化奇担任,理事大多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担任,协会在济宁各县区设立分会,组织会员参与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和服务活动,协会会员在参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中,以自己参加献血的亲身经历和现身说法阐明“献血有益健康”的道理,更具有感召力和亲和力,便于群众理解和认可。
  目前,协会现已发展会员2100人,其中32人达到国家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1-5星标准,其中有7名会员各累计服务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达到“终身荣誉奖”标准。
万人应急血库
医务人员带头献血

  “6.26中国医师节快到了,我们想请献血车开进医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在济宁,各医疗机构在严把临床合理用血关的同时,医护人员带头献血也成为济宁特色,几乎每月中心血站血源管理科都能接到医院或各县区卫计部门的活动申请。
  十分钟前还在献血室中挽起袖子献血,十分钟后可能又在工作场所看到他们的身影。侯明君、续一连、黄海燕是济宁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也是全站献血数量和次数最多的代表。“站领导献血、中层干部献血、工作在最辛苦的一线职工也献血。”血源管理科科长张元新说,多年来,血站人献血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要提起献血,大家个个都是排头兵。去年,血站职工累计捐献机采血小板300余治疗量,全血2.6万毫升,“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将献血的时机,选择在血站最需要的时候,往往是最冷和最热的季节。”
  “遇到临床用血相对紧张的时段,我们都会主动联系血站,邀请采血车进医院。”采血车开进医院,不少医务工作者利用闲暇时间无偿献血。“只有我们自己做好了,才能生动有力的进行宣传,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在全省无偿献血表彰会上,济宁特色的“医疗万人应急血库”也得到高度赞赏,在各地用血相对紧张的状况下,济宁仍能保持合理的库存,与医务工作者带头献血密不可分。
  我们是医生,深知血液的重要性,以身示范,更能带动全社会树立良好风尚。”在济宁,医务人员是参加献血比例较高的人群。在每年血液库存最为紧张的夏季和极端特殊天气,各医疗单位都会积极联系中心血站,进行无偿献血活动,采血车开进各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参与无偿献血的热情非常高,是济宁用血相对紧张时段的有力保障。
一站式服务
用温暖留住献血者

  “到济宁市中心血站献血,总能感受到温暖和价值。”坚持定期献血的孙东雷这样说。济宁市中心血站广泛布局献血点,一直用贴心服务,关怀、鼓励献血者,让市民与献血的纽带更紧更牢。
  血站工作人员主动为行人提供免费测血型、量血压等公益服务;血液中心职工抽出休息时间,加盟到志愿服务队中,为献血市民讲科普、做服务、办活动等。志愿献血者现身说法,打消市民献血的疑虑。工作人员主动延长工作时间,方便市民献血。盛夏时节,献血车工作人员早出车、晚收车,献血车也通过进商圈、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进机关、进工厂、进工地,向市民宣传无偿献血,为爱心人士提供安全、快乐、热情、周到的献血服务,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
  碰上情人节等节日献血,还有玫瑰、爱心礼品相送。而平时献血,也有各种可供选择的特色纪念品。小礼物留给献血者的是一份“手有余香”的温馨。
  据了解,济宁市无偿献血者用血政策是“一次献血,终身无限量免费用血,其直系亲属享受等量的用血量”。20多年来,济宁一直贯彻执行这一惠民政策,2016年,全市共有1882位献血者享受到了优待用血政策。
  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献血者做好服务,济宁市中心血站对来报销的人员,实现一站式服务,提供方便,只要需求的各种证件齐全,即时完成。据悉,2016年济宁共为1882人办理优待用血报销工作,返还无偿献血者用血费197万元;同时对于山东省内在其他地区的献血者提供异地用血返还服务,减少了226位用血者两地来回奔波的辛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