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以后不叫‘006’了,咱有名字了!”

  14日,走失24年的张海杰(中)见到家人,其弟弟张海战喜极而泣。                本报记者 马志勇 摄
     以后不叫‘006’了,咱有名字了!”6月14日,在德州市救助站的定点医院内,从安徽连夜赶来的老大张海军和三弟张海战,见到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意外走失的老二张海杰时,一度哽咽,攥着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这一刻的团聚,兄弟三人足足等了24年。
24年前犯病意外走失
  安徽省蚌埠市到德州市德城区,相距大约590公里。但就是这590公里的路程,一家人找了整整24年。
  “应该是犯病的时候意外走失的。”张海战告诉记者,初三那年二哥张海杰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曾多次离家出走,但一两天就会回家。1993年开春之际,张海杰再次离家出走,这一走就是半个多月。张贴寻人启事、走街串巷打听……一家人几乎把附近的县市区找了个遍,但始终无所获。
  期间,一位热心市民曾给张海战一家人寄来一封信,称在安徽省六安市见到张海杰,待家人赶到时,他再次消失无踪。这成了张海杰留给一家人最后的讯息。
同桌网上意外寻到他
  “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也期盼着他还活着。”张海战说,逢年过节家里人都刻意不去提起张海杰,担心老父母触物生情,甚至将他的照片全部收起。不久前,老母亲抱憾离世,临终前一直念叨着他的名字。
  6月12日,一家人24年的坚持终于盼来了好消息。张海杰的小学同桌张夕颂在网络上看到德州市救助站发布的寻亲启事。“名字、地址都准,当时觉得十有八九就是他。”张夕颂第一时间将这个讯息通知了张海杰的老父亲张怀千。
  “父亲当即嚎啕大哭,恨不能立马见到他。”考虑到老父亲年事已高,一家人商议后,由大哥张海军、三弟张海战,以及两个外甥前来接人。“赶了7个多小时夜路,一路上悬着的心就没有放下过,害怕再失望。救助站没上班就在大门口等着了。”张海战说。
以后不叫“006”了
  “24年了!终于等到你哩!”6月14日上午9时30分许,在德州市救助站的定点医院内,张海战揽着张海杰的肩,喜极而泣;另一旁,不善言辞的张海军则紧紧攥着张海杰的手,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你是小元不?”“我是备战”……见到亲人后,张海杰的记忆似乎一下子被亲情打开,竟仍记得自己和三弟的乳名。
  “没错,就是我二舅,跟我三舅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旁的两个外甥不停地用手中的手机拍摄小视频,实时传到家庭群中:“一大家子人都在盼着呢!”
  临行前,张海军特地给二弟张海杰洗了澡,并换上了从老家带来的新衣服。“以后不叫‘006’了,咱有名字!走出这个门,就是一个新的开始了!”
  据德州市救助站站长任年丰介绍,2013年1月14日,救助站工作人员在街面巡查时发现张海杰。因为患有精神障碍,张海杰无法与人正常交流。2015年曾将其DNA血样进行采集,并多次发布过寻亲启事,但因为此前对于他的姓名、具体地址、家里有何人等信息一概不知,发布的寻亲启事也没有任何回音。
  2017年4月份,在救助站再次与张海杰交流时,从他断断续续的对话中了解到他或许叫“张海杰”,祖籍很有可能在安徽省蚌埠市洼张村一带。6月11日,救助站通过网络再次集中发布滞留人员寻亲信息,隔天喜讯传来:“张海杰的家人找到了!”经过进一步信息核对,最终确定张海杰为张怀千失散24年的儿子。
  “24年了,终于找到他,老母亲的遗愿完成了。”当日下午6时许,在经过长达7个多小时的车程后,张海杰终于如愿回到家。氤氲的雾气中,家人正在准备晚饭,这顿团圆饭,他们等了24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