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3.95万吨成品油出口新加坡

  运载出口柴油的巨轮从黄岛出发。
     本报6月14日讯(记者 潘旭业 通讯员 于凯 刘学哲) 国内成品油产能过剩,干脆就卖到国外去。日前,中石化青岛炼油化工公司将3.95万吨柴油出口到新加坡,这是黄岛口岸首次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成品油。
  14日,记者从黄岛检验检疫局获悉,日前,中石化青岛炼油化工公司从黄岛口岸出口1批柴油至新加坡,共3.95万吨。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国内供求关系发生改变,目前我国国内成品油产能过剩,为了缓解这种局面,部分国内炼油企业将成品油出口作为解决国内成品油供应过剩的有效途径。由于加工贸易成品油出口配额大幅削减,加之提高了成品油的出口退税率,国内炼油企业开始采用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成品油。
  “本次黄岛口岸出口1批柴油至新加坡,共3.95万吨,货值达1739.6万美元,是黄岛口岸首次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成品油。这不仅有利于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高成品油资源流向灵活性,同时也减轻了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压力。”检疫人员说。
  据悉,黄岛口岸地理位置优越,内外辐射便捷,这使得黄岛辖区内规模巨大、效益领先的炼油企业——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出口成品油具有了先天优势。2016年,该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成品油263万吨,同比增长60%,创历史新高。受国内成品油供应过剩影响,预计2017年该企业成品油出口仍会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为确保该批柴油顺利出口,黄岛检验检疫局提前与出口企业、货代、码头等方面沟通协调,制定详实的检验鉴定工作方案,实现现场查验“零待时”,点到点对接企业生产、自检、储存、装运过程,确保装完一个罐,立刻检验鉴定一个罐,最大限度减少企业非生产性滞港时间和费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