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擦枪不走火

     在中美经贸合作完成百日计划之际,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7月19日在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与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商务部长罗斯共同主持对话。对话确立了中美经济合作大方向,即坚持把合作共赢作为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基本原则,把对话磋商作为解决分歧的基本方法,把保持重大经济政策沟通作为对话合作的基本方式。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就中美贸易逆差等两国经贸关系问题多次强硬表态,以至于外界惊呼中美贸易战将一触即发。但事实恰恰相反,特朗普主政以来,尤其是中美元首海湖庄园会晤后,两国非但没有打响贸易战,反倒围绕经贸关系顺利推进了百日计划,如今,一年计划也呼之欲出。
  本报记者 赵恩霆     

贸易不平衡是老毛病
  在“让美国重新伟大”的口号指引下,特朗普在去年竞选期间针对美国经济提出“让就业岗位回到美国”,进而指责中国、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偷走”了美国的就业岗位。此外,特朗普还对中美贸易中美国长期处于逆差地位,且逆差数额日益扩大感到不满,威胁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征收高达45%的关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全面融入全球经贸体系。同一年,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扫除了一大障碍。
  此后,中美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到2015年,中国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而美国目前是仅次于欧盟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另外,美国还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根据中方统计,去年中美贸易额达5196亿美元。
  不过,有数据显示,中国加入WTO后的10年里,美国制造业就业任务下降了近三分之一——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美国东北部工业带,同期的中美货物贸易赤字不断扩大。据此,美国国内一些人认为美国制造业萎缩、就业岗位减少是中美贸易不平衡造成的。
  受此影响,靠美国东北部“锈带州”选票胜选的特朗普,必然会在振兴制造业、增加就业上做文章。加之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其对美国贸易逆差数字自然会更加敏感。去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3470亿美元。根据美方数据,今年前5个月,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138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3%。
  不过,数字反映出的贸易不平衡,并不是中国故意为之,而是两国经济和贸易结构差异决定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加入WTO的促进效应,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凭借劳动力优势和工业基础,成为制造业投资和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对于贸易不平衡问题,历届美国政府在与中国打交道时都不断提及,美国前总统奥巴马8年任期内,这一问题始终是两国经济领域对话的议题之一。只不过到了特朗普这儿,该问题被摆到了更突出的位置,并且他还誓言要扭转这种局面。
  制造业向劳动力廉价的新兴市场转移,是全球性趋势,而非中国独一份,美国把制造业萎缩、就业减少的帽子扣到中国头上,显然有失公允。其实,不光是中国,美国与其他很多国家间的贸易都存在逆差问题。比如,美国与盟友韩国之间也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而这正是美国威逼利诱韩国重谈双边自贸协定的重要动因。
换挡提速的百日计划
  美国对华贸易的逆差,显然不是中美贸易的全部。与美方的负面看法相反,中美贸易关系不仅也惠及美国,更重要的是在两国政治关系出现波动时,经贸还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
  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报告,中美贸易关系大约支持了美国260万个就业机会。从美国对华出口来看,植物产品比重高达11%。以大豆为例,2016-2017作物季,中国预计将从美国进口3000万吨。仅此一项,就拉动密西西比州、密苏里州、田纳西州和阿肯色州超过10%的就业。
  投资则是中美地方合作的最新亮点。中国在美投资保持增势,截至2016年底,中企在美直接投资存量约1100亿美元,累计为美国创造14.1万个直接就业岗位。
  美国在服务贸易上拥有优势,在对华服务贸易上获得了大量净收入。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5年,中美双边服务贸易达635.5亿美元。其中,美国从中国进口151亿美元,美国对华出口484亿美元。
  中国国有企业是美国公司业务服务的主要购买者,约占中国进口美国业务服务需求的40%,带动了美国东北部波士顿大都会区和西部加州硅谷地区等地约85000个涉华业务岗位。
  中企也成为美国创新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中国两大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云计算部门)和京东均在加州圣克拉拉建立数据中心和研发中心,百度也在加州建有人工智能实验室。华为、联想等知名中企也在美国开展研发业务。
  作为成功的商人,特朗普自然不会无视中美贸易给美国带来的巨大利益。坐到总统位置上后,他也深知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有助于两国合作解决其他国际问题。比如,他上台后并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特别是4月初中美元首海湖庄园会晤之后,两国不仅商定举行包括全面经济对话在内的四大对话机制,还启动了双边经贸合作百日计划,为两国沟通协调处理经贸问题定下基调。
  首轮全面经济对话前,7月12日,中美公布了经贸合作百日计划取得的早期收获,涉及农产品贸易、能源、金融服务、投资和中美往来等5个部分10个要点。
  其中,农产品方面,中美双方7月13日签订合同,中国将进口约1250万吨美国大豆和371吨猪肉及牛肉,这是美国牛肉时隔14年重返中国市场。同时,中国熟制鸡肉时隔13年后重新获准进入美国市场。最新成果是,7月20日,中美双方谈判十多年后,美国首次获准可对华出口大米。
  能源方面,美国液化天然气输华政策障碍开始破冰,今年前5个月中国从美国进口天然气已达40万吨;今年前5个月中国从美国日均进口原油近10万桶,是2016年全年日均水平的10倍。官方预估,今年会从美国进口原油达10亿美元,去年这个数字才1.5亿美元。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预计,未来10年美国对华货物和服务出口将翻一番,达到3690亿美元,到2050年将增至5200亿美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7月20日也表示,首轮全面经济对话期间,中美双方同意为缩小贸易逆差进行建设性合作。
贸易战对谁都没好处
  从特朗普上台后在产业和贸易政策方面的表现来看,其判断标准只有两条,一是能否给美国增加就业,二是是否会加大贸易逆差。而就中美贸易现状来看,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货物贸易逆差国,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48%,而且逆差与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下降重合。因此,中国必然是其主攻方向。
  这一点也体现在特朗普对关键职位的任命上,他希望贸易团队针对中国采取强硬的贸易保护措施。7月12日,特朗普提名国会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副主席谢伊出任美国副贸易代表。如果谢伊顺利履新,他将成为继商务部长罗斯、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纳瓦罗和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之后,特朗普贸易政策团队中又一个对华强硬的“鹰派”人物。
  这种极具针对性的人事任命,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这种论调提供了口实。
  虽然中美贸易关系整体上保持着稳定发展,但在微观层面上,这些年来中美之间也经常出现贸易摩擦,常遭美国商务部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钢铁产业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而钢铁产能过剩问题,也出现在19日举行的中美首轮全面经济对话中,双方就此进行了深入政策沟通。
  特朗普上台前,美国智库彼得森研究所的报告模拟了中美贸易战,三种可能性的后果都会对美国造成重大负面冲击:一是爆发全面贸易战,即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45%的关税,然后中国也进行对等回击;二是非对称性贸易战,即中国有选择地采取反制措施,可能威胁终止购买乃至抛售美国国债及采取其他金融手段;三是时长不超一年的“闪电式”贸易战,由于中国终端供应链切断,美国金融市场将陷入动荡、消费者商品短缺进而导致价格攀升。
  换句话说,贸易战真打起来,对中美双方都没好处,完全达不到特朗普“让就业回到美国”的目的。或许是考虑到了最坏情况,也可能是百日计划期间中美紧密沟通并取得一些突破性成果,特朗普政府并未如此前外界预计的那样在贸易领域对中国发飙。
  首轮全面经济对话期间,中美双方均认可百日计划的成果,并顺势将之升级为一年计划,给两国重新确定贸易关系更多的时间和可能性。同时,在这次对话前夕,特朗普宣布将7月17日定为“美国制造日”,将7月16日至22日定为“美国制造周”,以此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为美国货开拓国际市场。
  这意味着特朗普不再单纯地对外使劲,他也开始着手解决美国经济本身存在的问题,内外发力,重构双/多边贸易环境,振兴制造业以扩大就业,增加出口以缓解贸易逆差。
  除了贸易不平衡问题之外,从2008年开始到2016年底,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已完成了31轮磋商,但因美国政府更迭和特朗普上台后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眼下这事又悬着了。接下来,两国能否借首轮全面经济对话的势头重启BIT谈判,成为关注点和风向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