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不堵了,一天门街居民乐呵
4个高中生成为社区志愿者。
文/图 本报记者 范少伟 通讯员 刘程程
没了喧闹声
附近居民畅快了
“一天门,南门口,吃喝穿戴样样有。”这是过去济宁人的歌谣。
在济宁市人民公园西门外,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名叫一天门街。红黄相间的牌坊坐东朝西,“一天门”三个字笔力遒劲,气势饱满。从公园西大门向东,牌坊与后面土山台阶及上面的“旭日升辉坊”遥遥相对,相互辉映,构成一道绚丽的景观。
“传说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就在一天门这个地方,还有人说穆桂英大破洪州就是破济宁。”聊起一天门,在公园乘凉的刘建国说,城北边九女堌堆是穆桂英的军营,那一个个大堌堆就是诳米堆,专门用来迷惑敌人,显示军营的粮草充足,而阵仗就是在“一天门”摆下的。
刘建国是翰林街社区的老居民,经常到人民公园锻炼身体。谈起一天门街,有说不完的话题。这几年,一天门街的变化是巨大的,仅从公园门口看,非机动车停放整齐有序。原来卖炸串的、卖烤蛋的、卖夹饼的……七八个小商贩聚集在门口,再加上放学的孩子们,闹哄哄的。
现在,这些小商贩不见了,路也变得干净宽敞了。“这里有8家小商贩,炸鸡柳,烤鸟蛋,烤羊肉串、卖豆腐脑的。”翰林街社区居民李军说,自己住在沿街的32号楼,每天一天门街的喧闹声都能把自己吵醒。现在小商贩没有了,走在这条路上,心静也变得舒畅了。
个人的事小
创城那是大事
“环境变好了,居民的文明意识也提高了。”古槐街道翰林街社区居委会主任吕秀云说,现在4个高中生成为了社区志愿者,他们每天都会来帮助维护道路秩序、拾拣垃圾。
济宁一中的李仕儒就是这支学生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争取在暑假多为创城出份力。”李仕儒说,当自己把志愿服务的照片传到QQ群里时,同学郭景川、董津亚、赵天硕也加入了进来。
“他们是社区‘好孩子团队’,不管天气多热,他们都会来,从不间断。”吕秀云说,他们特别认真,每天下午拿着夹子和扫帚,巡完街,孩子们的背心都湿透了,看着挺心疼的,为他们点赞。
不仅高中生成了社区志愿者,热心楼长更是积极参与社区共众事务。李军是32号楼的楼长,在翰林街社区经营着“太白印刷厂”。社区动员拆除违章建筑,他第一个把租赁房的违章建筑拆了。“我签的是十年的合同,钱已经交了,房东不管你拆不拆,即使拆了,也不会把钱退给你。”李军说,创城是大事,不能因为个人原因影响社区环境。他不仅自己把房子的部分违章建筑给拆了,还动员沿街商户把违章建筑拆了。
“李军只是其中的一位楼长,现在居民的文明素质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吕秀云说,楼道里的杂物没有了,居民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志愿服务人数也增多,居民在享受文明创建成果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其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