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双喜的“脱贫路”

  经过随志光(左二)的帮助,侯端喜家的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 
  随志光(左)和侯端喜(右)交流辣椒长势。 
  去年11月15日,随志光和侯端喜计划把大棚北的一个大坑填实后架葡萄棚。
  去年12月9日随志光请来扎棚技术工在新填造的土地上扎棚。
  今年3月16日侯端喜领到2000元资助金。
  随志光和侯端喜在大棚查看作物长势。
     文/图 本报记者 孔令茹 李岩松 通讯员 乔志宇 张鹏
 
  “有大棚种着,还有蔬菜种植能手帮着,双喜家的日子有奔头了。”在鱼台县滨湖街道七圣堂村,提起双喜家这两年的变化,村民们都为之高兴。因为,他们亲眼见证着一个困难家庭走向了新生。
  侯端喜小名叫双喜,是七圣堂村的低保户。双喜一家五口人,父母是八旬老人没有劳动能力,妻子双腿残疾无法正常行走,还有一位13岁的女儿正在读初中。原本双喜做建筑工人能挣钱补贴家用,但八九年前他不慎摔伤了腰,家中唯一的劳动力也没有了,女儿的学杂费用都要向亲戚们借。
  2015年,鱼台县审计局工作人员随志光来到该村做驻村第一书记。走访中,他了解到了双喜家的情况,决定帮双喜脱贫。双喜会种点菜,随志光便和村干部们商量,决定为其建大棚。
  在随志光及村委的努力下,双喜得到了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帮忙。工程队免费帮他将大水坑回填成大棚、大棚的种植管理有村里的技术能手做参谋、学校每年给女儿提供困难学生资助……
  双喜将这一切感动放在心里,不善言辞的他一遍遍请教技术能手专业知识,大棚里套种的辣椒、西红柿等蔬菜一趟趟出去找销路,还在家中小院干起了庭院经济。从2017年年初到现在,仅大棚收入双喜就挣了两万多元,这在原来他想都不敢想。有了一片大棚,有了一片希望,双喜家的日子也更有奔头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