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老爹的手艺

     牟进军

  离世近30年的老爹生于1931年,因先天耳背,故一天学未上。打记事起,老娘就跟我说:“你爹不识字,但人很悟灵,只要见来村搞修理的人,就紧盯不舍,而且总会看出门道来。到他19岁我们成家时,已是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修理工匠了” 。
  有了修理天赋与技能,却苦于没有工具,老爹便在节衣缩食上用劲。不到一年时间,就置办了锤头、钳子、铁锉、烙铁、活扳子、铁剪子、螺丝刀……再后来,勤快能干的老爹如鱼得水,布兜渐渐鼓了起来。于是,就自作主张花147元买了全村第一辆自行车,得以便捷地四处施展手艺。凭老爹一己之力,原本一贫如洗的家境逐步殷实了起来。
  受雷锋精神鼓舞,从善如流的老爹思想境界陡然提升——凭手艺无偿为人民服务。于是,不到40㎡的庭院就成了不挂牌的服务站。家里最热闹的行当要属理发,几乎天天都有排队等候者。上世纪70年代初,老爹用的还是两手并用的木柄推子,后来换成钢质单手推子,但不管哪一款,每天不停地磨损都钝得快,老爹干脆练就自磨刀片功夫,那精湛的手法即使现在也没几个人玩得转。再就是无休止的修理活计,早、中、晚饭前、饭后,只要不巡山(老爹为全村唯一护林员),他似乎总是埋头于没完没了的义务劳作中,而且一向是来而不拒。在那个年代,我们兄妹4人想吃块糖是很困难的,老爹却为自己的善行而乐此不疲、执着忘我。“烧包”(土语:有显摆、逞能之意)!是老娘责怪老爹常挂嘴边的两个字,甭说工夫不计钱,单讲折断的钢锯条、磨损的气筒活塞、丢失更新的工具等,每年不知要倒贴多少钱。有年初冬,老爹被外村请去编苹果筐半月没回家,错过大白菜窖藏时间,结果一冬天全家人只得吃烂菜帮子。来年秋,也是忙于为他人服务,家里没备烧草,老爹就花5元钱从大队仓库买回一大堆部队拉练时铺陈的、谁都不愿烧的麦秸草,结果老妈用于做饭时一枚遗落其中的雷管爆炸了,当时整个炉灶和铁锅面目全非,老妈也受到极度惊吓。这种发生在老爹身上的“糗事”,在老妈和我们记忆中不胜枚举。“3天一小吵,5天一大吵。”这是老爹在世时,爹娘关系留给我的深刻印象。用老娘的话说:“你爹有手艺、有能耐做好事我不反对,但总不能让老婆孩子跟着喝西北风吧!”
  老爹编织手艺堪称一绝,村里用的、市场摆的、我所见的筐篓篮囤,那结实、精美程度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尤其所编的黄芪篓子,亲戚朋友逢年过节拐着串门脸上都有光。老爹编出的苹果筐,曾作为优质品在乡里展览,并为此在本村和邻村培养了几十名徒弟。
  俗话说:“木匠的孩子会刻钻(楔子),铁匠的孩子会打蛋。”在老爹耳濡目染下,读初中时,我就为不少邻村同学修过挂锁、手电,并学会给同学理发,直到上高中、进部队,这门手艺也没撂下,儿子现已26岁,自生下来就没进过理发店。加之在部队学过枪炮修理,我成家后也和老爹一样置全了实用工具,并常常为他人服务。结婚头些年我和妻子都是骑车族,车辆换件、正圈、补胎等我都亲力亲为。
  遇事先想他人后想自己,终生以服务他人为快乐。如果有家风传承的话,我想这就是手艺老爹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