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解决“三点半难题”须先明确责任人

     “两会”期间,针对记者提出的“三点半难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目前已经有25个省份下发了通知,制定了符合各省份实际的政策措施,接下来将通过多种模式解决小学生下午三点半放学给家长接孩子造成的难题,给年轻父母更厚实的“红包”。这个表态至少表明了两个事实:首先,除了25个省份之外的省份还没有相关动作;其次,这些“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地实施。
  在过去,小学生下午3点半放学之后的去处多为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在学校顺利“减负”的情况下,课后“增负”情况十分严峻。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愿意给自己加压增负,由于种种原因,孩子课后往往无法自由玩耍,风险无处不在。所以,许多晚托、培训、辅导课程就成了保障孩子安全、有饭吃的社会性服务。
  从陈宝生部长的回应来看,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重新调整放学时间,即在放学之后继续提供托管服务,北京大兴区的“临时班”指的是将放学后没有离校的孩子重新组班进行托管,南京市探索的“弹性离校”尽管名称不同,但提供的服务也大同小异。基本原则就是不能进行课堂教学,只能提供托管服务。
  不管是社区还是学校,提供放学后的托管服务,都必然涉及投入和责任两个问题。投入是指人力投入和资金投入,广州曾经出台过一个政策,给每个托管的学生两元补贴,如此之少的补贴显然无法激起教师的积极性。所以,这一块投入能否确保符合市场价,能否持之以恒,就显得非常关键。责任是指一旦学生在托管期间出现安全等问题,组织方是否有相应的应急措施,它们的责任边界何在。
  解决“三点半难题”的关键是政府要把这一问题纳入自己的责任范畴,至于具体的符合实际的措施,这并非关键所在。只要有人埋单,有人负责,具体办法一定会自动浮现。(摘自《南方都市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