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与学生分享阅读的意义

     我是德开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也是齐鲁晚报的忠实粉丝,从事教育行业已有5年的时间,所带班级班风纯正,学风优良,在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中,多次获得一等奖,被评为学校的“金牌班级”,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赞扬。
  说起齐鲁晚报,我感觉齐鲁晚报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我十年如一日坚守自己内心世界的精神阵地,有时,我也会把从报纸上看到的时事新闻带到课堂与学生分享,学生每次都听得如痴如醉。
  阅读是一种习惯,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自身修养的有效途径。我从小学开始就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当时受爷爷影响也开始慢慢喜欢上了齐鲁晚报。我喜欢美丽的词句,每每遇到,总会摘录下来,至今已摘录了多本笔记。
  我摘录的笔记也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对于学生的阅读来说,分享很有必要,阅读分享可以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要,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阅读收获的机会。其实当学生能够将所看到的文章,通过的自己思维加工表达出来本身就是完成了一次阅读的升华。
  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理解。我尤其喜欢齐鲁晚报上有故事情节的文艺副刊文章,有时也会在读报的过程中擦出了很多思想火花。无论从传情达意还是从写作手法、人物描写、事件分析等方面,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但如果读完之后没有任何印象,阅读便毫无意义可言。所以我每次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都会写下自己阅读后的感悟。我也会把这种习惯分享给学生,读后感侧重“感”字,要言由心生,有感而发,感受真实自然,观点鲜明,感想深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希望有效阅读,能够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浸润,享受崇高精神的滋养,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气质涵养,为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他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提供最好的养料,留下最好的回忆。
         本报记者 路龙帅 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