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一次办好,让群众少跑腿

  
    菏泽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按照“集中办公、公开办事”的运行方式,努力实现“进一个门办好,交规定费办成,在承诺日办结”,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为菏泽优化营商环境做贡献。
  同时,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推行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受理”服务,变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不跑腿。
   (本报记者 李德领)
十项整治结硕果 城市环境大提升
    如今,漫步在菏泽街头你会欣喜地发现道路更畅通了,绿地更多更美了,河流更清澈了……整个城市焕然一新。城市的完美蜕变,去年轰轰烈烈开展的城市管理十项整治行动功不可没。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深刻地改变着市民生活,让菏泽城更加美丽宜居。
  2018年8月1日,菏泽市召开市区城市管理十项整治行动动员会,确定市区正式集中开展“违法建设、占道经营、占道停车、户外广告、架空管线、雨污分流、黑臭水体、五类特种车辆、裸露土地和行道树补植、电动车”等城市管理十项整治行动。
  如今的菏泽城“面子”更美,“里子”更净了,正真正成为让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的美丽宜居之城。
   (本报记者 崔如坤)
30条人才新政 助推菏泽发展
    近年来,“人才抢夺”大战在各个城市上演。2018年6月13日,菏泽市委、市政府出台《菏泽市人才新政30条》,通过落实“千人计划”、“万人计划”,设立高层次人才编制等方式,大量引进高端人才,建设和培养人才创新平台,加速菏泽发展。
  30条人才新政,针对军人、高端人才、高校毕业生、技术技能人才等都有不同的引进标准。对能够帮助企业突破关键技术、解决重大难题或与企业联合开展自主创新研究的领军人才或团队,以及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良好产业化前景来菏泽创办科技型企业的人才,政府予以不同金额的资金支持。  (本报记者 王雅楠)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打造宜居宜业之城
    2018年6月1日上午,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召开,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正式启动,从2018年开始到2020年是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菏泽将用三年的时间,争取在创建周期结束之后取得好成绩。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关乎城市荣誉,更关乎人民群众福祉。自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以来,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路边街头公益广告多了、乱贴乱画少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我们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全面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快把菏泽建设成为“本地人留恋、外乡人向往”的宜居宜业之城。  (本报记者 李德领)
创森大干三年 美丽菏泽城乡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营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的生态图景,擦亮“花城、水邑、林海”的城市名片,加快建成“本地人留恋、外乡人向往”的区域中心城市。
  2018年2月26日,菏泽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召开,安排部署菏泽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创建热潮,到2020年全面完成创森任务,确保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根据规划,到2020年,菏泽市要新增森林面积60万亩;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各县区至少打造一处景观优美、植物多样、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园。
   (本报记者 崔如坤)
改造环堤公园 建设菏泽城市新名片
    建于1522年环城大堤,是菏泽城市发展的历史,也是代代菏泽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018年7月8日,菏泽市政府召开环堤公园综合改造及古城保护开发指挥部成员会议,环堤公园的综合改造以及古城保护开发项目被列为政府一号工程。
此次环堤公园综合改造工程全长约14.6公里,规划面积约253公顷,通过利用良好的植被和河流廊道,打造完善的生态系统,并设计慢行系统,为市民休闲活动提供良好的户外空间。同时挖掘大堤文化价值,东、西、南、北四堤根据生态、运动等不同的主题建设成独具特色的地段。
  改造后的环堤公园将成为“既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又适宜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的环状城市公园。”,推动菏泽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成为菏泽的新名片和新亮点。 (本报记者 王雅楠)
公共交通服务网络让出行无忧
    2018年6月4日,菏泽城际公交试运行启动仪式举行,菏泽公共交通发展迎来历史性一刻。
  2018年上半年,菏泽市政府发布《关于推进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2018年开通市区到定陶区及各县的城际公交,启动县城到乡镇的城乡公交和乡镇到行政村的镇村公交,到2019年底,全市建立起以菏泽市区为中心,市区、城际、城乡、镇村四级公交线路为一体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
  继菏泽至定陶区城际公交开通后,菏泽至各县区公交陆续开通,6月17日城际公交全部开通。
  城际公交开通之后,各县区县城到乡镇的城乡公交和乡镇到行政村的镇村公交也已经开始建立,市区、城际、城乡、镇村四级公交线路为一体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即将形成。
   (本报记者 周千清)
菏泽49个新建小区登记标准名称
    经常听到的“XX中心”、“XX国际”……诸如此类看上去听起来高大上的小区名,实际上并不符合规范。菏泽居民区地名“大、洋、怪、重”问题比较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国家和山东省地名普查办统一要求,菏泽市民政局依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山东省《地名管理办法》、菏泽市《地名管理办法》等,对新建小区标准地名进行规范,进一步健全了审核备案程序,规范了管理措施。
  为此,菏泽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实地查看、宣讲法规政策、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小区项目文化特色,根据老地名来历,多次沟通交涉,最终与开发建设单位达成一致更改意见。如今49个新建小区名称已在民政局进行了规范备案,已经入住的成熟小区,也逐步对名字进行整改。
   (本报记者 张建丽)
中华路升级,城区路网“主动脉”更通畅
    作为贯穿菏泽城区东西方向的“大动脉”,中华路既是菏泽交通网络中重要的“一横”,也是菏泽人寄托情怀的“长安街”,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华路的承载力越来越滞后于菏泽市民出行需求。
  2018年5月4日,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对中华路的综合改造工程进行了安排部署,按照高标准对中华路进行设计和施工,进一步完善城区交通路网,促进城市道路提挡升级,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2018年5月7日,中华路(人民路至西安路段)快车道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分三期工程对中华路进行改造。改造后的中华路由原来的双向四车道,升级为双向八车道,即3.0m(人行道)+5.0m(非机动车道)+4.0m(机非分隔带)+30.0m(机动车道)+4.0m(机非分隔带)+5.0m(非机动车道)+3.0m(人行道)。
  2018年9月中旬,中华路所有改造工程全部完工。
   (本报记者 周千清)
全国为村大会 菏泽经验出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