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妈妈、高考状元妈妈,学业上不给他儿女设限
不乱当家,让孩子当学习主角
2019年05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董振荣夫妻和刘燕(左一)刘相(右二)以及朋友的合影。
     本报记者 褚思雨

  把三个孩子都培养成博士,孩子登顶济宁市高考状元……对于如何教育孩子,这两位母亲有一套自己的“家教经”。既不过分溺爱也要适时陪伴,她是高考状元妈妈申海荣;“孩子多上点学,才会有出息”,她是培养出三名博士的母亲董振荣。  
  孩子不抱怨生活
却攀比学习成绩

  2019(邹城)孟子故里母亲文化节期间,“新时代新家风新征程”高端论坛邀请到了培养出三位博士的母亲董振荣,她的家庭故事引起了许多现场观众的共鸣。
  大姐刘燕就读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博士;老二刘相是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现已被学校派到英国伯明翰大学深造;老三刘杉就读于清华大学,是工业工程学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
  这姐弟仨来自江苏省徐州市新沂时集镇一个普通的农家。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长时间以来,家庭收入都只能依靠几亩地以及父亲外出打零工收入。在上大学前,姐弟的学费除了父母举债,就是家里每年养的几头猪换来的。
  “我们家并没有什么特殊经历,也没有别人总询问的‘教育基因’。”身为三个孩子的母亲,董振荣说,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她和丈夫就是觉得“孩子多上点学,才会有出息”。即便下定决心供孩子上学,但是董振荣和丈夫最初的目标,只是“孩子上到哪一步,就到哪一步”。不报任何补习班,考不好不能复读。能够决定自己学业的,只能是姐弟仨自己。
  “孩子上学后,我们夫妻俩就开始养猪,每到年关就卖出养了一年的猪,攒下来姐弟仨下一学年的学费。”董振荣说,而三个孩子从没有抱怨过拮据的生活,他们回报父母的方式,便是一次次拿到优异成绩。
  董振荣和丈夫为生活奔波,几乎从没有过问过孩子们的学习。相反,每回孩子到家后,他们最先要做的就是帮家里干农活。一直忙到晚上,孩子们才有时间摊开课本复习。姐弟仨就这样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着,对付着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每次学期结束,他们会拿回各种奖状,也总是彼此进行“攀比”、鼓励。
  苦尽甘来,看着三个孩子各自学业有成,董振荣和丈夫再没有为经济条件发过愁。董振荣表示,孩子们还跟小时候一样,每年都带回来一大堆证书。从学习成绩到各种社会实践证书,翻着各种越来越看不懂的证书,董振荣的心中总是喜悦着、幸福着。
家长学会适时放手
孩子成长更有空间

  2017年济宁市高考理科状元田鸿韬的妈妈申海荣说,儿子从小没有择过校、挑过班,在教育儿子方面,自己甚至还有点“懒”。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渠道,也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打田鸿韬一上学,申海荣每周末,都会带孩子去书店买几本书回家。“他可以去看任何种类、任何作者的书,我们从不去给孩子刻意指定书籍。”申海荣说,阅读可以在无形中开阔孩子的眼界,让他心胸变得宽大,学会思辨。而且还能从书中学习到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在处理事情时不再手足无措,而是学会沉着冷静。
  适当放手,可以给孩子足够自由的成长空间。“求知是孩子的天性,父母需要做的是从小保护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感受获得知识的愉悦和成就感。”申海荣建议,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家长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给孩子规划未来,更不要替孩子做主。只在孩子说需要你的时候,才站出来。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单靠孩子是不可能完成的,家长才是这个环境的最大促成者。”在申海荣看来,家长的所作所为都被孩子们看在心里,因为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就是最能影响他的人。她说,很多家长每次下班回家后,就是端着手机在刷各种新闻或者打游戏、看视频。孩子在旁边,当然也会对这些电子产品感兴趣,不愿学习。在田家,只要孩子在学习,家里一定是安静的。
  如何和孩子相处,申海荣有自己的原则——无条件地爱孩子,但绝不溺爱孩子;绝不唠叨,绝不过多干涉和控制孩子的生活。因为相处融洽,她和儿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近乎于朋友式的关系,娘俩之间无话不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