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小涵
见习记者 王凯
实习生 陈睿 郭梦雨
章丘龙山制陶器
争做“小小考古员”
5月31日,“齐鲁未来星”龙山文化研学营迎来阳光100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前往龙山,体验非遗技艺,探秘龙山文化。
“龙山博物馆陈列了大量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石器、骨器,特别是黑陶,质地坚硬,薄如蛋壳,造型优美,可谓该文化的代表之作。”伴随着研学导师的讲解,同学们开始浏览龙山博物馆馆藏器具,了解龙山文化的历史和发现过程。
在随后进行的非遗黑陶体验中,同学们尝试动手使用快轮制作黑陶。研学的过程便是行走的课堂,同学们还争当“小小考古员”,体验考古发掘过程。
植物印染环节,同学们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印版画,以植物的根、茎、叶、花等为印染材料,在敲击过程中浸出的汁液在染布上染色。同学们通过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书写自然的文字,感受大自然魅力。
三年级四班班主任周延辉老师表示,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知识型的教学,研学能让孩子们有一种全新的动手体验。“通过近距离体验生活,接近大自然,也是帮孩子们缓解压力的很好的办法。”
走进力诺科技园
识中药、看琉璃、做日晷
5月31日,“齐鲁未来星”力诺中医药文化研学营带领阳光100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来到力诺科技园,亲临现代车间,学习中药知识,了解琉璃制作工艺。
紫苏、菊花、大青叶……走进宏济堂博物馆,同学们进行了寻找中草药小游戏,全神贯注地在1200块“百草图”地砖上找寻属于自己手中的那一棵。宏济堂百草园种植着菊花、丹参等常见中草药,同学们或俯身试闻,或侧耳倾听,与中草药近距离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在琉璃制作工坊,同学们亲眼看到了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的琉璃摆件制作过程,看着一块块烧到1000多度的材料,在琉璃制作手工艺人的高超技艺下,变成一个琉璃工艺品,不禁大呼神奇。
填字、剪纸、折叠、扎针……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还亲手完成了赤道式日晷的制作,并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中草药,知道了琉璃是怎么制成的,还制作了日晷,很有纪念意义,是一次快乐的研学之旅。”四年级三班的朱子文同学说。
制作中药香囊
观看自动化生产线
5月31日,齐鲁晚报“齐鲁未来星”研学还迎来了阳光100小学六年级200余名学生。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为期一天的阿胶文化探秘之旅。
走进东阿阿胶古城镇,跟着解说员学习黄连、当归、边桂等中药的药理,经过分类、称重等操作,同学们率先完成了“制作安神香囊”的首站打卡。
在当天的研学过程中,同学们也走进了国家黑毛驴繁殖中心,与品种优良、个头最高的“黑驴王子”互动合影。进入中国阿胶博物馆,同学们学习了早期阿胶作为宫廷贡品的起源故事,了解了阿胶在数千年传承中漫长的工艺升级。
生产线参观过程中,学生也真正体验了一把全自动无人化生产流程。产品的装配、打包均由机械臂、传送带等完成,人反而成了机器的“助手”。“本次东阿阿胶文化研学活动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到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高科技智能制造技术,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思考。”学校老师说。
5月31日,齐鲁晚报“齐鲁未来星”研学营迎来济南市阳光100小学的同学们。章丘龙山制作陶器、学习植物印染;力诺科技园与中草药近距离接触,观看琉璃制作工艺;来到东阿阿胶集团,制作中药香囊,观看自动化生产线……同学们兵分三路,开启各自精彩的研学之旅。
济南市阳光100小学六年级学生开启东阿阿胶研学之旅,学习制作中药香囊。 记者 王小涵 摄
济南市阳光100小学的学生学习制作陶器。 见习记者 王凯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