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暨干部网络媒介素养培训专题报告会举行
强化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介素养
2019年06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9年6月3日 星期一 编辑:李蕊 组版:曾彦红 校对:张慧
新城
  济 宁 国 家 高 新 区
C03
  本报济宁6月2日讯(记者 张慧) 为进一步强化高新区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不断提高舆情管理的工作水平。5月30日,济宁高新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暨干部网络媒介素养培训专题报告会在产学研基地举行。会议邀请时事评论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兼职教授潘洪其对参会人员开展网络媒介素养专题培训。
  培训会以“强化网络媒介素养,提高舆情管理水平”为主题,通过大量生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围绕新传播形式下舆情管理面临的形势、政务部门面对的主要舆情、舆情应对原则及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讲解。培训会强调,地方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网络舆论的重要性,加强媒体应对和引导舆论能力,提高知网、用网水平,不断提高党政干部组织能力。
  培训会还对高新区在下一步工作中,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如何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和舆情危机,提供了指导方法和意见。用好舆情管理中的“加减法”,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全面占有整合信息资料,客观、理性、公道引导舆论,做好“加法”的同时做好“减法”,摒弃主观设置议题,随意操纵舆论的行为。
  济宁市委网信办,高新
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部分成员,区各部门单位、各街道,驻区单位宣传舆论工作负责人参加培训。

济宁高新区检察院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 答疑解惑,增强学生自我保护力
  本报济宁6月2日讯(记者 孔茜 通讯员 崔丹丹) 近日,济宁高新区检察院开展了“携手关爱,共护明天”检察开放日活动。现场通过实地参观、专题解说、答疑解惑、教育专题片播放等方式,近距离为济宁高新区第二小学的50余名师生展示未检工作,在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法律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
  当日下午,随着黄色校车的驶入,首次走进高新区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室进行参观的50余名师生们略显兴奋。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师生们有序参观了济宁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知识产权检察室、知识产权专题展室等活动场所。经过层次分明的讲解及实地参观,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通过参加本次活动,不仅对检察院有了直观的认识,了解了检察院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也加深了对法律的了解。”刚看完“预防校园欺凌”教育片的五年级学生董滢嘉称获益良多,她说,以校园暴力为例,原来对校园暴力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身体上的暴力,但通过参观学习,知道了校园暴力还包含心理暴力和语言暴力,以及校园暴力对他人的伤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坚决不做校园小恶霸。
  “此次活动是高新区检察院未检工作的一次公开、透明的全方位展示,希望通过全面展示检察机关的形象和职能,让社会各界了解并支持检察机关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济宁高新区检察院未检工作检察官张艳介绍,本次活动共分为实地参观、现场宣讲、赠送图书、教育专题片播放等内容,旨在让师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以及如何预防校园欺凌、校园犯罪等知识,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济宁高新区检察院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 本报记者 孔茜 摄
一岁半男童被异物卡喉,危急时刻他们路遇高新区交警 一路开道护送,孩子化险为夷
  文/图 本报记者 邓超 通讯员 李欣

  “民警同志,终于找到你们了!”5月28日,邹城市民孟丹丹和吕计明夫妻终于见到了寻找了三天的好心民警。25日,两人一岁半的孩子被异物卡喉,辛亏路遇好心交警一路开道,孩子才得以及时救治。为了表示感谢,夫妻俩通过网络发布信息、打电话寻找好心民警。28日上午,孟丹丹和吕计明夫妻专程从邹城赶到济宁高新区交警大队,向帮助自己的鲍增华和田鹏两位好心民警,并当面致谢。

  救人民警与孩子。
  一路连闯4个红灯
5分钟将孩子送医

  “孩子能得救,多亏遇到你们!”5月25日中午12点多,济宁高新区交警大队王因中队的民警鲍增华和田鹏正在孟子大道泗河大桥执勤。这时,一辆白色汽车驶来,车中男子向交警挥手示意,鲍增华前去了解情况后,得知是个一岁半的孩子吃蛋糕被叉子卡到了喉咙,随时都有窒息的危险,需要马上送医。由于当时孟子大道出现轻微拥堵,且大型货车居多,希望交警帮忙。
  “当时看到孩子在车里脸色苍白,一直哭闹个不停。”鲍增华回忆,意识到事情的紧急性,他们立刻发动警车,拉响警笛,在前方开道、引路。“后方车辆上有病人急需抢救,请大家让一让路。”鲍增华驾驶警车,田鹏则在一旁使用喊话器引导周围车辆让行。当时孟子大道因修路导致交通拥堵,车流量很大,且有多个红绿灯路口,但周围车辆听见交警喊话后都自觉让行。鲍增华更是以近100km/h的速度连闯了4个红灯,仅用了5分钟,就顺利将小男孩安全送达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
  通过医生的检查和手术,小男孩脱离了危险。“真的太谢谢他们了,我儿子今年一岁半,因为吃蛋糕被叉子卡到了喉咙,我和他奶奶一路将他从邹城三里营送到兖矿医院,在兖矿医院简单处置后辗转来到济宁。”孩子的爸爸吕计明说,没想到刚路过泗河大桥就遇见了交警同志,实在是太幸运了,是他们为孩子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间。
孩子父母多方打听
终于寻到好心交警

  5月28日,一面写有“人民警察为人民 危难之中送真情”的锦旗送到高新区交警大队。“是这两位民警救了我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当面道谢。”吕计明告诉记者,平日20多分钟的路程只用了5分钟,孩子得救了,他们夫妻俩连谢谢还没来得及说,两位民警就悄悄离去了。夫妻俩对两位民警的感谢之情久久不能忘怀,为了寻找两位好心交警,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后又通过百度贴吧、拨打122电话等方式寻找两位好心民警。终于,在5月27日,找到了两位交警的线索。原来,他们就是济宁高新区交警大队王因中队的鲍增华和田鹏。
  为表示感谢,夫妻俩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并专程从邹城赶到高新区交警大队,向自己孩子的救命恩人当面表达真诚的谢意。“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孩子得救我们也就安心了。”当见到孩子父母时,救人民警鲍增华谦虚地说。“当时我们就看见车里的一名男士向我们挥手示意,我们一问情况,原来是孩子喉咙被异物卡住,要送去医院,希望我们能帮助他们引路。”鲍增华说,当时正值中午高峰时段,为不耽误救治时间,他们立即驾驶警车在拥挤的车流中开启绿色通道,以最快的时间赶到医院,原本20分钟的路程,仅仅用了5分多钟赶到医院,为孩子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高新区交警大队大队长李云刚介绍,每年他们都会接到20多例紧急送医救治的求助。在此提示广大群众如需紧急救助,可拨打122,交警指挥中心将通知沿路辖区内执勤的交警,开辟绿色通道,以最短的时间解决群众最急需的问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