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改、差别化、高精尖
李汉典和齐鲁宏业“永立潮头”的三个关键词
2019年06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宏业集团。
     2000年,改制后的宏业集团,在发展时遇到了市场需求疲软、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困难。这一切都考验着李汉典,但他凭魄力、智慧和担当,一次又一次力挽“宏业”于狂澜,让宏业集团实现蜕变,成为济南棉纺织行业仅存的硕果,也成为全国纺织行业的领军者之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陈伟 李云云

筹措资金,技改提质
硬闯出了一片天

  2000年末,宏业集团由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齐鲁宏业集团真正开始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搏击之路。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解决发展难题,宏业集团该如何前行,一一摆在李汉典面前。
  据张文奎回忆,组建初期的齐鲁宏业面临着设备落后失修、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激烈、资金严重不足等各种困难。与此同时,2000年前后,全国的纺织市场需求疲软,纺织产业也正值低谷,国家实施“限产压锭”。如何根据国家发展思路,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李汉典又琢磨起来了。
  齐鲁宏业领导班子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以技改求发展”的战略,确立了“量力而行,小步快跑”的发展模式,坚定信心做纱线专业市场精品企业,努力实现“做精、做专、做强”的战略目标。
  张文奎谈到,在资金始终处于十分紧张的状况下,企业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通过大幅削减不必要开支,千方百计挤出资金用于技改,不断升级企业技术装备水平。
  “齐鲁宏业集团与其他企业不同,在缺少大量资金注入的前提下,一点点攒钱,‘打补丁’式发展。”济南市经信委原副主任孙赤一曾在2000年前后在商河挂职工业科技副县长。他说,这与李汉典的精打细算分不开。
  回忆起与李汉典共事的日子,孙赤一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李汉典扒拉算盘珠子,每次公司盘点有剩余后,李汉典总是找到孙赤一,乐呵呵地和他说:“孙县长,公司又挣了点钱,您看看咱买点啥设备好,我看了那个新式样的机器不错,咱要不买两台试试?”
  齐鲁宏业前前后后投入数亿元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品质得到质的提升,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等市场先后被打开。
  “我和汉典第一次去香港参加产品展会,啥都不懂,无奈之下,就带着齐鲁宏业生产的纱线‘硬闯’。没想到,纱线一经展销,就受到了外商的青睐,这更坚定了汉典技改的决心。他说,一定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孙赤一是纺织方面的专家,他谈到,在纺织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几乎每个纺织厂的当家人都是纺织行业的专家。济南当时有14个棉纺厂,只有李汉典一人是“门外汉”。但正是在这个“门外汉”的领导下,在济南市其他棉纺厂相继关门时,宏业集团却重组十二棉和十四棉,成为济南棉纺织行业仅存的硕果。
  “齐鲁宏业为啥发展得好,与汉典的效率意识分不开,新设备别人试验两三个月才能上线,而他一个月就能正常运营,创造了纺织行业里的一个又一个‘宏业速度’。”孙赤一感慨。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差别化”让宏业“不一样”

  2008年是我国纺织业2004年—2014年这10年间最艰难的一年。受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货币政策从紧、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纺织行业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这一年,齐鲁宏业的转型升级正式启动。
  据李汉典同事王育新介绍,早在金融危机波及宏业集团之前,李汉典就和大家探讨转型之路。“当时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利润年年增长,李董突然提到转型,我们搞不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庸人自扰?”
  但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内众多纺织生产企业陷入了生产经营困难的窘境,挣扎在亏损的边缘,相当多的企业出现半停产、停产,甚至关门倒闭。
  这时,大家才知道李汉典绝不是庸人自扰,更不是杞人忧天,而是高瞻远瞩,居安思危。至此,集团上下很快取得共识,必须调整方向,实现转型升级,把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和低成本的扩长模式逐步转向主要依靠质量提升的发展模式上来。否则,企业没有出路。
  李汉典开始组织探索对产品结构的调整。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集团决定将高起点、高难度、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纱线开发,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路,借此实现企业从传统常规产品向高端差别化产品的转型。
  为此,齐鲁宏业先后投资1个多亿,建成技术研发中心大楼,引进全套瑞仪器设备,配套改造和增加纤维预处理及前纺设备,对细纱和后纺设备进行工艺和纺纱方式的技术改造。硬件的投入,让齐鲁宏业的技术实力跃上了一个新高度,先进的装备也保证了差别化产品研发能力的提升。
  经过持续不断的战略定位调整,如今的齐鲁宏业已经形成了以毛、麻、丝、绒等高档天然纤维及新型纤维混纺为主打产品的企业特色。
  张文奎介绍,齐鲁宏业的研发团队通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在混合方法、原料与助剂配方、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优选以及纺纱方式等环节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公司生产的差别化纱线高档天然纤维含量可达80%以上,成功开发出大批可以填补国内空白,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和工艺技术。
不断创新,持续发展
“高精尖”让宏业永立“潮头”

  2010年,齐鲁宏业集团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三方机构评定为“国家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纱线产品开发基地”。但和其他100多家基地企业不同的是,以毛、麻、丝、绒和功能性纱线为特色的开发基地,仅齐鲁宏业一家。
  “在多年的市场竞争中,我们很清楚,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父亲常说,宏业得创新,得求变,不然只有等死。”李汉典大儿子、宏业集团现任董事长李希波说。
  在李汉典的带领下,齐鲁宏业的创新之路从未停歇。随着差别化纤维纱线的不断开发应用,企业又看到了国家对新型差别化功能纤维需求的商机。
  10多年的技术创新,宏业团队攻坚克难,收获颇丰,相继取得数十项国家专利,获得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功能性差别化纺织品试验中心等省级资质认定,集团核心骨干企业山东宏业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被评定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宏业集团从一个传统制造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华丽转身。
  就在李汉典去世前不久,他还给公司制定了三个发展课题,一是高性能阻燃纺织品民用市场的拓展;二是隔热面料的研发和推广;三是研发海藻纤维纱线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目前我们生产的阻燃产品已具备国际领先水平,在新产品开发的同时,集团还将进一步加大技改力度,加快向智能化制造迈进的步伐,以机器替代人工为途经,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让父亲守护了一辈子的宏业集团,更好地走下去。”李希波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