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房颤相关卒中,阿司匹林作用有限
2019年07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房颤那些事 
  当被医生告知需要口服抗凝药物时(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房颤患者常常陷于华法林监测麻烦、新型口服抗凝药偏贵的选择纠结中,进而问医生:我吃阿司匹林可以吗?
这个问题背后透露出的,不仅仅是部分患者甚至是部分临床医生中经常存在的认识误区,其常常认为:对于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阿司匹林和华法林作用相当,而安全性方面阿司匹林优于华法林。对于CHA2DS2-VASc男性≥2或女性≥3的患者,也有医生因为担心出血的并发症而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认为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的风险微不足道。
  事实上,在房颤患者中,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卒中的作用不仅不及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出血的风险也不低于二者,尤其对于老年患者。
  究其原因,阿司匹林是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来预防血栓形成的,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治疗效果比较好。而房颤导致的血栓主要是凝血因子在起作用,因此阿司匹林的作用有限,应该使用华法林以及达比加群酯或利伐沙班这类作用于凝血因子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目前,权威机构给出如下推荐:CHA2DS2-VASc评分为0的男性和为1的女性房颤患者,应避免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卒中;对于依从性比较好的CHA2DS2-VASc评分为1的男性和为2的女性房颤患者也应接受抗凝治疗;CHA2DS2-VASc评分≥2的男性或≥3的女性房颤患者应长期接受抗凝治疗;且在抗凝药物选择中,如无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禁忌,新型口服抗凝药或华法林均可选用。
  总之,对于房颤卒中风险相对低的患者,应避免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卒中。但是,未来有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的患者就应该接受规范的抗凝治疗,权衡利弊后,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间取舍。
(陈晓丽 指导专家 王营)
专家团队核心成员简介
  刘旭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胸科医院房颤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银蛇奖获得者,徐汇区十六届人大代表,是国内较早开展射频消融临床应用的医师之一,为房颤诊疗领域国际著名专家,尤其擅长房颤和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对老年人及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亦有较深的造诣,目前已完成3万例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其中房颤导管消融超过2万例。

  房颤咨询及专家预约热线:0531-58196645
  下期内容预告:房颤那些事——抗凝药物并不是防止房颤卒中发生的"万金油"

专 栏 简 介
  本专栏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暨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治中心山东分中心专家团队倾力打造,旨在普及房颤知识,规范房颤治疗,服务广大房颤患者。
  □出  品:健康融媒报道部
□设  计:壹纸工作室
□本版编辑:胡淑华    
□美  编:陈明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