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蔚晓贤
偶然“触电”
从此与“媒婆”结缘
7月21日,在一家企业的开业庆典上,记者遇到了李玉珍。她嘴角点着痣,身穿红色绣花演出服,右手握着大烟袋,左胳膊挎着大包袱,在锣鼓声中左摇右晃,活灵活现的媒婆形象令人忍俊不禁。可没扭一会儿,她的表演突然被叫停了,她悻悻地移步到树荫下,满脸的汗珠顺着脖子流进领口。“管事的说,我的表演和这里的表演风格不搭调,不让演了。”李玉珍失落地说。
李玉珍是跟着一个锣鼓队来的,锣鼓队的负责人是她的朋友。朋友想让她来捧场,她二话不说就来了,来之前说好可以给她40元出场费。“咱又不是为了钱”,李玉珍笑着说。
大热的天,穿着密不透气的演出服出来活受罪,不为挣钱?李玉珍说,她和老伴都是潍柴的退休职工,两个人一个月有六千多的退休工资,外孙也上高中了,家里基本没有负担,出来演出纯属爱好。
她告诉记者,退休之后,她先是跟着伙伴们在一个锣鼓队打鼓,后来她就上台扭秧歌。2016年,网络电影《郑板桥潍县系列故事之巧姻缘》在潍坊拍摄,有人推荐她去剧中饰演“王媒婆”。没想到这次“触电”竟激起了她的表演欲,此后她便以“王媒婆”自居,连印制的名片都写着“王媒婆”。2017年,李玉珍又参加了巩汉林导演的电影,仍在其中饰演媒婆。后来,她到十笏园参加每年的年会、庙会,逐渐固定了自己的艺术形象。
自掏腰包置办行头
大热天穿纸尿裤演出
“演出服、道具都是我从网上买的,化妆都是自己弄。”李玉珍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她参过过婚庆,开业庆典,也参加过社会文化活动,有时候主家还会给包个红包。即便一分也不给,她也依旧表演得很卖力。
李玉珍说,表演确实很苦。因为随时得上场,有时候舞台周围也没个厕所,她只能穿着纸尿裤应急。21日,潍坊酷热难当,即便如此,出门的时候李玉珍仍穿上了纸尿裤。
在潍柴上班的时候,李玉珍并不是文艺积极分子,从未参加过厂里的文艺演出。在家里,她也不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他说,可不知为什么,一上台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仿佛她就“王媒婆”。
李玉珍说,她绝非乱演一气,而是有自己的研究。她会花很多心思设计一些小动作,让“王媒婆”更搞笑。比如有一次去外地演出,上场的时候,她就即兴加了一个跑掉鞋的细节,果然引起了台下观众的哄堂大笑。她还善于和主持人以及观众互动,烘托现场气氛。时间长了、名声响了,很多活动主办方愿意请她来演,观众也乐于看她表演,“潍坊第一媒婆”的名号就叫出去了。
微信好友近三千人
表演让她有了新追求
李玉珍告诉记者,她只有一个女儿。退休后,她一直帮女儿看孩子。现在外孙已经上了高中,家里也没什么要紧事,她就有时间出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女儿和老伴都支持她。“每次去外地演出,老伴都帮我联系车,回来的时候还去车站接我。”李玉珍感动地说。
李玉珍已经记不清楚每年能演出多少次,她只知道自己的微信里已经加了一千多个好友,都是她在外演出途中交的朋友,她已经换了好几部手机,因为手机储存卡很快就被自己的演出照片和视频存满了。
“老年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李玉珍告诉记者,她会一直演下去,给大家带去欢笑,也给自己带来快乐。
退休之后干什么?有的人含饴弄孙享天伦,有的人周游世界放飞自我,有的人养花养鸟逍遥快活……今年68岁的李玉珍也有了自己的选择:扮媒婆。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玉珍参与网络电影《郑板桥》的拍摄,在其中扮演“王媒婆”的角色。从那以后,李玉珍自掏腰包办行头,在婚庆、开业、社区文化活动等场合中专职饰演“王媒婆”,一分钱不赚也自得其乐。诙谐搞笑、随叫随到,“王媒婆”赢得了自己“潍坊第一媒婆”的“江湖地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