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许振超:
从码头工人到当代产业工人杰出代表
2019年07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950年出生,只有初中文化的许振超,从一名普通码头工人成长为“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的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2009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他带领团队先后八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创造享誉全球的“振超效率”,是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他先后获全国道德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切接见。
  1984年,青岛港开始筹建专业集装箱公司。当时34岁的许振超被选为青岛港第一批集装箱桥吊司机。因为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家手里,唯一的桥吊出现故障停机,企业只得高薪聘请外方专家来修理。技术难题都在桥吊控制板上,许振超每天下班,都会带上备用控制板,回家后对着台灯仔细观察,一笔一笔绘制电路图。许振超前前后后用了4年时间一共倒推了12块模板,完成了整整两大摞完整详尽的电路图。凭着这股劲儿,他逐步掌握了各类桥吊技术参数和设备性能,不仅能排除一般的机械故障,还能修复精密部件,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桥吊专家。
  桥吊队是青岛港最早的一支绝活儿团队,“人人练技术、人人有绝活”是许振超给大伙儿定下的规矩,有了绝活就敢于向世界纪录叫板。2003年4月27日,在“地中海法米娅”轮的装卸作业中,振超团队创出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此后五年中,他们又先后七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成为港航界的一块“金字招牌”。2006年,许振超和团队进行了2年的技术攻关,首次实施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填补了技术空白,年节约生产成本2000万元,实现了大气污染零排放。
  “许振超大师工作室”获得人社部批准之后,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完成了“集装箱岸边智能操作系统”,在世界上率先实现“桥板头无人”,解决了集装箱桥板头作业人机交叉的风险问题。他带领团队打造的“48小时泊位预报、24小时确报”服务品牌,每年为船公司节约燃油1.26万吨,成为青岛港又一金字招牌。
       (本报记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