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
综合治疗,打好肿瘤治疗“组合拳”
2019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周刊
2019.7.31
B04
星期三
  编辑:褚思雨 组版:李腾 校对:汪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褚思雨 通讯员 胡安国 周静

  手术、放疗、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三板斧”。“得了肿瘤不一定要做手术,部分肿瘤通过放疗,可同样达到手术的治疗效果。”济宁市第一人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刘利萍介绍。肿瘤科针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等头颈部肿瘤、食管癌、宫颈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在一些无手术空间和手术难以完全切除的肿瘤如鼻咽癌、早期喉癌、早期食管癌、生殖系统肿瘤都可以通过精准放疗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多学科综合治疗
肿瘤治疗的“组合拳”

  “放疗作为目前肿瘤治疗的三大主要手段之一,与手术刀不同的是,精准放疗可以将射线这把无形的刀穿过正常组织致使癌细胞受伤、死亡,放疗部位精准、针对性强,对正常组织损伤性小。”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刘利萍表示,如鼻咽癌、早期喉癌、早期肺癌、生殖系统肿瘤等部分肿瘤可以通过单纯放疗达到完全缓解,达到临床治愈。
  目前,肿瘤科刘利萍团队主要承担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头颈部及颅脑肿瘤的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重点开展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图像引导的放疗,提高了医院放射治疗水平。尤其擅长食管癌、肺癌、肝癌、乳腺癌等肿瘤的综合治疗。 
  “肿瘤治疗讲究规范性和多样性,综合治疗也不是不同治疗方法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的个体化治疗集合体,是一个系统的治疗过程。”刘利萍介绍。精准放疗遵从放射治疗定位、CT定位图像处理、放疗靶区勾画、放疗计划制定、放疗计划确认、放疗位置校正、精确照射等流程。
  为增强学科内涵建设,肿瘤科刘利萍团队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科室内的“小MDT”。每天早上科室会把接诊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治疗方案进行交流论证,团队在不断进步。对于疑难患者采取院内多学科会诊治疗模式,针对不同的癌症病种,联合相关科室专家会诊治疗,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对于放疗及化疗,靶向治疗更加高效、低毒,是适合靶向治疗药物病情、病期患者的理想治疗选择,为晚期肺癌,晚期乳腺癌,晚期肠癌患者等带来长期生存,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大部分靶向药物已经纳入医保报销,减轻了患者负担。
紧跟肿瘤治疗前沿
让患者生存最大化

  “学科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持,好的科室人才梯队建设至关重要。”刘利萍表示,目前肿瘤科刘利萍团队共有10名医务人员,其中正高1人,副高1人,中级5人,初级3人。同时承担科室的规培带教,实习医生培养,规培带教10余人。尤其注重对青年医师的培养,选送工作人员至国内知名的专科医院进修,使肿瘤患者得到精准、高效、专业的治疗。
  目前,科室开展的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的放化疗综合治疗,食管癌、胃癌的同期放化疗,肺腺癌、鼻咽癌的放疗与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紧跟国内先进治疗水平;鼻咽癌及头颈部癌患者的诱导化疗,放化疗同步治疗,靶向治疗的联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及更好的生活质量。
  为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科室引进进口直线加速器两台、螺旋CT定位机、三维适形、调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肿瘤深部热疗机等设备。近几年,科室在科研及学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先后在国内中华期刊,国外SCI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积极参加全国多中心的研究项目,紧跟目前治疗的最前沿,同国内知名专家面对面交流,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选择,患者治疗利益、生存最大化。
  “肿瘤诊治有‘三早’,即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刘利萍建议,市民应做到定期体检,通过科学的技术方法进行筛查,及时发现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通过有效治疗,可以达到治愈肿瘤的目的。
  肿瘤科专家讨论病例。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急性胸痛患者救治能力达到国家级水平
产妇胎盘早剥 任城妇幼15分钟成功施救
  本报济宁7月30日讯(记者 褚思雨 通讯员 胡安国 周静) 26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成为获得“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的医院。
  胸痛中心是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高危型胸痛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降低胸痛患者的致死、致残率。
  “快速诊断、缩短患者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就是设立胸痛中心目的所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宋大庆介绍,自胸痛中心成立以来,医院组建胸痛中心委员会,推行“病人未到、信息先到”的理念,形成了以院前急救、心内科、急诊科、导管室为基础,同时整合心外科、血管外科、胸外科及网络医院医疗资源的救治体系,绕行急诊,做到了“先救治,后付费”,最大程度的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从首次医疗接触到完成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小于10分钟,从抽血到获取肌钙蛋白报告时间小于20分钟,导管室激活时间小于30分钟。急性心梗病人平均“D to B时间”(从进入医院大门至疏通血管时间)降至57分钟,最短时间为17分钟(国家标准为小于90分钟),有效降低了胸痛患者的死亡率。
  此次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的认证,标志着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性胸痛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达到国家级标准和水平。对于积极适应医疗改革新形势,扎实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强力助推学科发展战略布局和区域医疗中心内涵质量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必将为济宁百姓的生命和健康福祉及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
  近日,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营救在任城区妇幼保健院上演,医护人员成功抢救了一名胎盘早剥的准妈妈,从被送入手术室到娩出婴儿仅用时15分钟,为患者赢得了“生”机,最终母婴平安。
  7月24日12时42分,产科值班护士郭金玲在为待产孕妇谭女士做常规胎心监护时,发现其胎动异常,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史敬涛。凭借丰富的经验,史敬涛判断该孕妇出现了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需要马上进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
  时间就是生命。任城区妇幼保健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为孕妇开通绿色通道。医护人员一边与谭女士及家属沟通签手术同意书,同时通知儿科等相关科室医生到位,分工协作,争分夺秒准备实施剖宫产手术,抢救母子生命。12时50分,孕妇紧急送达手术室。13时5分,胎儿顺利娩出。目前,产妇和新生儿已平安出院,新生儿父亲许先生特意将一面有“母子平安谢医术 济世仁心赞医德”的锦旗送给当班医护人员。
  据了解,胎盘早剥是指正常位置的胎盘在婴儿分娩前部分或者全部脱离子宫壁,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分娩前胎盘剥离,胎儿在很短时间,甚至几分钟内都可能胎死宫内,孕妇会出现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甚至子宫胎盘卒中导致难治性产后出血。此次,任城区妇幼保健院成功救治胎盘早剥产妇,关键在于一个“快”字。得益于当班护士郭金玲的及时发现,和值班医生史敬涛的快速诊断反应,以及相关科室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也真实验证了该院处置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力和实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褚思雨 通讯员 何双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