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晕倒,下班医生就地抢救
事发市立医院门口,老人为“三无”人员
2019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威海7月30日讯(记者 连宁燕) 28日傍晚,一位老人行至威海市立医院南大门时倒地不醒、头部血流不止,这一幕,被正巧下班路过的威海市立医院的工作人员们发现,医者的本能让他们第一时间便齐心合力、井然有序地展开了救治工作。医疗总值班迅速启动三无病人绿色急救机制,一条畅通无阻的生命急救通道瞬间开启……
  威海市立医院医护人员正常白班下班的时间为下午五点半,但经常因为紧急突发、抢救病号等各种原因会加班到更晚才能踏上回家的路。28日下午六点半左右,刚能稍稍卸下疲惫,下班途中的几名医院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刚走出医院,突然一位老人晕倒在医院南大门处、头部血流不止,出于医者的本能,他们立即蹲下判断病人情况并呼救。口腔科王仁欣主任第一时间拨打急诊科急救电话,与此同时消化内科褚衍六主任飞奔至急诊科与急救人员共同推来担架车,皮肤科张锐利主任及胃镜室刘奉护士长组织众人合力将病人妥善搬至担架车,大家齐心协力徒手抬起担架车走最简洁路线送至医院抢救室,整个过程不足两分钟。医院第一时间为这位“三无”人员(就诊时不知姓名、无家属、无治疗经费)开通绿色通道,进行紧急救治工作。
  患者推至急诊科后,十秒钟内完成静脉通道建立及生命体征监测,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经检查发现老人腹部的造瘘袋破裂,于是当晚急诊科值班医生一边对破裂的造瘘袋进行处理和更换,一边联系胃肠外科前来会诊。患者头部也有明显外伤并血流不止,医生检查老人伤口很深达到骨质。在进行完脑CT扫描后,外科医生当即技术娴熟的对患者进行(剪)开、缝合、结扎、止血这一系列操作并注射破伤风疫苗。在进行完外部伤口的处理后,老人慢慢苏醒,保卫科值班人员立即展开确认患者身份、联系家属的工作,值班医生也第一时间询问老人病史,据了解得知,老人今年64岁,来威海寻亲未果,当天一天没吃没喝,有严重贫血、糖尿病、心脏病并进行过直肠癌手术。后据检查结果显示老人送至医院时血红素极低,全身血液只有正常人三分之一。情况之危急,不言而喻。但整个过程内外科医生配合默契、一气呵成,为患者的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
  威海市立医院急诊科郑大为医生拥有十多年心脑血管工作经验,他说,在性命攸关的时刻,不能让救治耽误在这种非医疗因素上,生命至上。时间就是生命,抢占救治的黄金时间,真真正正与时间、与死神赛跑!医疗总值班的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情况不是少数,医者仁心,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突出了"急"的特点,达到了“救"的目的,在急诊救治方面不仅有速度更有温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