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伟 通讯员 徐东兴 孟步良 姜旭
从咿呀学说话开始,我们就开始了对语文的学习。作为伴随我们一生的母语,语文学科有着道不尽的魅力。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了济宁海达行知学校语文学科,带您聆听他们的课堂故事,感受这个集体的别样风采。
济宁海达行知语文学科团队。
会商、磨课只为最佳教学 孩子们上课“心旷神怡”
阅读、国学办得有声有色 每场教学活动打造“闭环”
在济宁海达行知学校,阅读,是第一课程。
如何上好阅读乃至每一堂课,海达行知的老师们异口同声道,离不开反复的“磨课”。
“我们每周有两次会商,六轮磨课,在不断的研究课程中,提高教学能力。”在小学部语文学科负责人潘超看来,阅读课并非让学生们背背记记,而是要深刻阅读、真实阅读、带着思考阅读。
情境体验、任务驱动、真实探究,这是海达行知课堂的十二字方针。从建校之初至今,现任高二年级语文老师的刘明灿通过“磨课”体会并运用教学方针,让她的语文课堂变得魅力十足。
比如在学习《论语·君子之道》这一课时,刘明灿就把教学场景从教室挪到了学校的孔子像前,当时正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这种情境式教学,让孩子们兴趣十足。
在采访中,提及课堂教学时,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心得,这其中离不开他们日复一日的会商与磨课。“刚进校,学校实施的‘老带新’活动,也就是拜师结对,让我们新老师的成长平台更宽阔。”作为应届毕业生,刘明灿刚来校时,一对一跟着老教师磨课,“我讲了多少课,结对的老师就听了多少节,连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字都不放过。”
正是得益于这个平台,刘明灿不仅把语文课上的有声有色,个人的成长与收获也是有目共睹,不仅成为学校里的教学能手,还荣获了271教育集团青年教师创新展示课一等奖。
每一学期,刘明灿都会让学生们写下对课堂的看法,当看到有学生写下“原认为语文课就是抄抄背背,没想到还挺有意”,一种成就与自豪感,在刘明灿心中油然而生。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海达行知语文学科的口号。
“就想传达一种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的理念。”作为语文学科主任,杨璐宁直言,正如这个口号所表达的,在语文学科整个团队合力之下,海达行知学校的阅读课、国学课办的丰富多彩。
“现在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段,每周都有固定的阅读、国学课堂,比如小学一周有10个课时,除了完成国家课程,还有校本课及各种丰富的活动,让学校每一处都有浓厚的诵读氛围。”
“即使高中年级学习忙了些,每周仍保持6节阅读课,相比小学、初中阶段的阅读课堂,我们有泛读有精读,在内容上也会更多的与当下时政评论结合,除有考试需求,也能锻炼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同时还是高三语文教师的杨璐宁说。
“我们每学期都会组织2-3次阅读分享交流会,这实际就是一场成果的汇报会,并不是让学生们读过就完了,而是形成汇报,打造一次次的闭环。”初二年级主任、语文老师郑涛刚忙完暑假读书生活交流会活动。
在这场读书交流活动中,学生们选取了自己暑假阅读的好书进行了分享交流,还将自己阅读的书目以萨克斯、朗诵、舞蹈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独具新颖的表达方式,不仅分享了阅读的快乐,也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
“通过一次次教学的闭环,让真实学习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生。”郑涛说,现在八年级正学习新闻阅读与写作,学校里又正开展军训及华尔兹活动,老师们将组织学生们走出教室,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收获成长。
课前演讲、读书节氛围浓厚 学生们在比赛中屡获大奖
语文学科开展学习会商。
在海达行知课堂,正值新一年开学季,课前演讲成为众多新生上好语文课的开端。
作为小学部语文负责人的潘超,带着6年教龄,去年从公立学校,慕名来到海达行知学校。“这里的课堂模式,还有课程研究,让人感到不一样,刚开始是压力,现在更多的是成长的动力。”
“学校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潘超说,“比如我们的课前演讲,还有我们各种丰富的国学活动,就是通过一种开放创新环境的营造,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杨璐宁介绍说,除有课前演讲、分享读书会及各类比赛,学校每年还有持续一个月的读书节,作为学校四大节之一,让阅读真实发生。为更好引领全校阅读,学校还成立了阅读指导办公室,不仅为学生、也为老师的阅读做指导。
正是得益于全体教师的“磨课”付出与浓厚的书香氛围,济宁海达行知学校的学子在各类文学比赛中屡获佳绩。比如在刚结束的十七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初赛中,该校有26名学生荣获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在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中,又有7名学生斩获奖项。在中华之星国学大赛中,有两名学生分别斩获国家二等奖和山东省一等奖。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各民族存在的标志之一,作为语言学科,我们的学生要把汉语、汉字、汉文,读好、写好、表达好。”济宁海达行知学校执行校长丰建胜,有着35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也是该校语文学科的包科领导。在他看来,阅读是海达行知学校的第一课程,作为语文教师要热爱阅读、善于表达、有丰富情感,不仅娴熟应用教材,更要把自己广阔的阅读知识带给学生,引领孩子们学好母语,成长成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