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烟台“乐林·筝鸣”古筝教师周小宁: 教学生弹好琴,懂审美爱生活      勤于求学,育化桃李   培养学生谈好琴懂审美   “乐林·筝鸣”的教室里,周小宁老师正坐在古筝前,面对面、手把手地把她所学、所专、所长一点一滴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的学生们。   周老师穿着一件印有“筝传世,人传承”的裙装,优雅的气质和古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课上那名高二的学员,是一名超级文化课学霸,在繁重的课业中怎么还能挤出时间来学筝呢?   原来这里的学员们对古筝是发自内心的深爱,对周老师亦是发自内心的敬仰。这名高二的孩子感叹:“除了亲人以外陪伴我时间最长的是古筝”、“我和古筝走过的每一段时光都非常宝贵”……如此好的氛围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乐林学子,大家会有极强的荣誉感,会认为到“乐林”学筝是最正确的选择。而周老师会说:“是优秀的你们带给了我信心和快乐,与学生和家长们在一起的感觉真好,一起分享喜悦和成长,一起进步,在一起最重要”。   “艺术教育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每年都会诞生非常多的新作品以及新的演奏技法。为了自己和学生能够获得最好的教学与学习方法,我保持着每年不少于四次的学习。”周小宁说,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升学问题,忽略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而作为一名古筝老师,要教的并不是只把琴弹好,而是学生要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对艺术审美有要求,对生活要热爱,处理事情要稳重积极。   牛顿说:如果说我可以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周小宁说:“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巨人,那样我的学生就可以看得更远些,他们的艺术视野会更宽一些。我所做的应该是对于这句话的实践吧!”      齐鲁大地,筝乐声声   周小宁谈山东筝乐   山东筝有着悠久的历史,上世纪就出现了多位影响筝坛发展的老艺术家,如:赵玉斋、赵登山、高自成、韩庭贵等。当今更有众多古筝演奏佼佼者活跃在各大音乐院校及专业舞台上。   而“乐林·筝鸣”作为古筝普及教学机构,对于筝乐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也有着更大的责任和使命。2019年3月“乐林·筝鸣”举办《筝心诗意》古筝专场音乐会,现场300多名同学参与演奏。现场的志愿者都是学生家长。很多人都有梦想,但缺少实现梦想的条件。把学生的梦想当成自己的梦想,让学生拥有实现梦想的可能。   这场音乐会,邀请到了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古筝演奏家、“文华奖”金奖获得者白洋及“乐林”顺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柳今则,以及朗诵、书画、舞蹈艺术家的跨界融合,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当今山东地区古筝普及教学的高水准、高水平,以及古筝艺术舞台的新的呈现形式。   “我非常鼓励学生们参加表演和考级。只有制定阶段性的目标,才会在准备的过程中强化学习;在经历过舞台的洗礼后,才会让自己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也非常鼓励学生能够走出去,去到艺术殿堂去感受名家的演奏和教学,这样才会知道我们欠缺什么,并鼓励自己做到更好!”周小宁说。      教学思想和人生哲学   弹好筝曲,完善人生   周小宁常说:艺术教育要做到“三不”。不诋毁对手,不贬低同行,不辜负学生。“这个世界不缺乏聪明人,实实在在就好。这也符合咱们山东人的性格特点。”   “乐林·筝鸣”一路走来收获了诸多殊荣,是周小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里程碑。但她很清楚,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只有少数人被记住,“我相信当我停下演奏教学,也是我被人忘记的开始。所以,我特别希望会被人赞美‘我是一位园丁’。我希望我继承了园丁精神,也希望我能传递园丁精神。用园丁精神来影响我的学生,这才是我梦想的开始。”   周小宁老师说,就像她的老师——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教授袁莎所说:“将有形的技巧化为无形的音乐感染力,能够做到‘心之所向,音之所至’,这是艺术的最高追求。当学生拥有了这样的一种追求,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温超越)   暑假期间,备受关注的权威古筝艺术活动“天下筝会”中2000多名参赛选手,14名选手入围决赛。山东烟台学子再次荣获“特等奖”。   烟台“乐林·筝鸣”古筝教学中心7次参加天下筝会,6次入围“特等候选”,4次获特等奖殊荣。指导教师周小宁说,“感恩著名古筝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袁莎老师及各位专家评委的鼓励和认可,天下筝会记录了我们的成长和进步!日后‘筝’程,‘乐林·筝鸣’永不止步!”   著名古筝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袁莎为“乐林·筝鸣”颁发“第十四届天下筝会”特等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