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医院”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蝶变”
2019年09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现如今的德州市人民医院全景。
     1948年2月17日,一辆马车,十几个人,带着乡亲父老的重托,德州市人民医院的前身——洛北公立医院孕育而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71年以后,这颗火种已发展为德州唯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德州市人民医院。
  71年风雨兼程,她与新中国共命运,同成长,实现了从幼苗到大树的嬗变;71年峥嵘岁月,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创一流,完成了从蹒跚学步到立身潮头的跨越;71年历经磨砺,她始终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不改,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活力锐气不减,厚德尚礼、至精至仁的责任担当不变,屹立九达天衢,服务人民健康。

  四十年代-八十年代》
求索中创业
一辆马车到一座医院

  翻开尘封的档案,德州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8年2月,地委、行署为解决地方干部的医疗问题,减轻部队医院的压力,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服务,在临邑县邓井子建立了洛北公立医院。医院当时有十八人组成,仅有两个听诊器、两支温度计,设备非常简陋。后几经搬迁,1950年才迁进德州市,定编床位一百张,全院117人,房屋是借住的民房。1954年春,医院从自卫街迁入现址,名叫德州专区人民医院。
  德州市人民医院从一辆马车一步步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以多学科综合优势和危急重救治能力享誉全市及河北省周边地区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德州首批神经外科专业医师周修玉,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从青岛医学院毕业后便来到德州市人民医院的前身德州地区人民医院工作,他亲眼目睹了医院的发展与壮大。
  虽然过去那么多年,但是这位古稀老人依然记得报到那天的场景。“你看,那座最高的楼就是!”周修玉回忆道,那时整个医院仅有一栋四层楼,但是在当时已经算是德州最高的楼,但是病房还在平房内,仅有300个床位,那时科室远远不如现在的细化,仅分为两个病区,十多个临床科室,受当时经济及技术发展水平限制,还未有CT、核磁共振等先进的仪器。“现在很多病情通过前期机器便可以了解大概,那时通过血管造影仅能看出间接的病情,想进一步确认还需开颅探查。”
  医疗资源的紧缺、医疗条件的艰苦,医院唯有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改变现状。专业医生缺乏,医院就加强专业医生传帮带作用。另一方面,把医生送到外面进修,提升医疗技术。“那时省里下派多名骨干医生来到医院支援,全院的医护人员拧成一股绳,虚心学习技术,也就在那时医院医疗水平慢慢提升,医疗技术全省名列前茅,学科带头作用已经日益凸显。”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末》
巩固中发展
医院发展进入快车道

  1984年北门诊楼建成启用,建筑面积6200余平方米,原门诊楼改为病房楼,1985年医院发展到679人,床位470张,千元以上的设备有130多台,1985年门诊量达到24万余人,“那时科室更加细化,我也从外科分支到神经外科,各科室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如开胸、开颅、心脏等危重手术。”周修玉称,各科开展了新项目、新疗法、新技术,对危、重、急症进行了技术攻关。“当时有一位电焊工人因意外发生,电焊枪从鼻孔进入插入整个大脑右部,被送来时生命体征已经不稳定。“我们迅速为他进行开颅手术,电焊枪取了出来,这位工人生命也在生死一线被拉了回来。”
  时间的轨道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医院软硬件发展进入快车道,CT等大型仪器开始入驻,1997年住院二部启用,床位数达到上千张,随着地改市更名为德州市人民医院。
  九十年代末,德州市人民医院,早已从“底子薄”转变为“实力强”的区域医疗中心。医院肾内科、内分泌科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妇产科、眼科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中医风湿病专业为山东省中医风湿免疫专业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18个学科为德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并拥有检验科、放射科、病理科、护理、院感等22个市级质控中心。人才培养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为做好人才引培力度,夯实人力基础,近年来积极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战略模式,推出了在职职工外出进修、学习和攻读学位的各种人才培养政策,外部交流访学频次创新高。同时还引进了一大批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和博士、硕士等高端专业技术人才。

二十一世纪》
突围中蝶变
打造京津服务“新坐标”

  2002年,门诊楼西区启用,就诊条件大幅提高,急诊科面积增大并设有独立区域病床,2014年德州市人民医院跨入“三级甲等”医院行列,2019年7月,新门诊楼正式启用,新门诊楼打造全程管理诊疗服务模式,集挂号预约、专家门诊、联合会诊、检查诊断、智慧医疗、日间病房、疑难咨询、心理咨询等功能于一体,实现对患者从预防到康复、从医院到家庭的“一站式”服务。新旧两座门诊楼相隔不足百米,却丈量出医疗服务能力的新跨越。
  德州作为山东省唯一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地市,独特地理位置成为德州市人民医院发展创新驱动的源头。为了让本地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国内顶级医院先进的诊疗技术,医院对接京津优质医疗资源要瞄准国内一流医院等级专业这一原则,先后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液病医院血研所等国内顶尖的9家医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患者可在德州享有京津三甲医院同质化服务,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医学中心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聘请名誉教授、名誉院长定期来院指导授课,多个专业学科实现与国内最高水平的对接,医院软实力实现跨步式飞跃,综合诊治水平提档升级。
  随着医院整体救治水平的提升,学科间的协作与联动也随之增多,本着“把时间用于抢救、把健康还给病人”的理念,着力打造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急危重症孕产妇与新生儿救治中心、心脏康复中心。“五大中心”24小时待命,随时为急症重症患者开放急救绿色通道,为患者赢得抢救先机,极大程度改善愈后效果,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虽然周修玉已经退休,但他仍时刻关注着医院的发展,“作为新中国同龄人,我见证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作为德医人,我见证了医院从弱到强的巨变,近几年医院飞快的进步,让我感到很欣慰很自豪。”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脚步,德州市人民医院与祖国母亲同呼吸、共命运,在鲁西北这片沃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十二时辰斗转,一年四季轮回,七十载风云际会,德州市人民医院与祖国共奋进。
  德州市人民医院70岁离退休职工周修玉讲述医院发展历程
  1948.2—1949.5
洛北公立医院
(邓井子、临邑、宿安)


1949.6—1950.4
渤海区洛北人民医院
(陵县城)


1950.5—1952.12
德州区中心卫生院
(德州南关街、自卫街)


1953.1—1969.9
德州专区人民医院
(德州市东地)


1969.10—1994.11
德州地区人民医院
(德州市东地)


1994.12—2014.5
德州市人民医院
(德州市德城区)


2014.6—至今
德州市人民医院
(评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复审、新门诊楼启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