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庙街道实施“安家工程”
全力提升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水平
2019年10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岱庙街道现有退役军人11905人,其中党员9381人,退役军人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针对辖区服务对象多、困难问题多、现成经验少等工作实际,街道始终坚持“用心、用力、用情”的工作理念,创新实施退役军人“安家工程”,通过完善组织体系、抓实服务管理、强化教育引导、促进作用发挥,实现建家、安家、爱家、兴家四位一体、同步推进,把党和国家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有效激发了广大退役军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热情和干劲,开创了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新局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孙玉唐
通讯员 鲁国胜 张炎佳
  完善组织体系
为退役军人“建家”

  建立街道社区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街道服务站按照“五室一厅一榜一墙”标准建设,设有服务站办公室、双拥办公室、接待室、档案室、党员活动室、服务大厅、光荣榜、荣誉墙,配备5名专职工作人员。各社区整合现有资源打造服务阵地,明确2名专职工作人员,做好辖区内退役军人的服务管理工作。成立退役军人流动党员党支部。按照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全面实现退役军人党员属地和单位管理,并及时把16名退役军人党员纳入流动党员党支部管理,让他们定期参加组织生活。落实退役军人联络点制度。在67个市属以上驻地单位建立了退役军人联络点,签订社区共建协议书,通过驻地单位、社区齐抓共管,实现退役军人双重管理、双重服务。
抓实服务管理
帮退役军人“安家”

  抓好信息采集。为辖区内11905名退役军人进行了基础信息采集,全部录入全国优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政策清、底数清、服务清、责任清。抓好社保接续。坚持“大政策不变、特事特办”的原则,加大政策研究、争取协调力度,为辖区357名社保存在断缴的退役军人办理接续手续,切实解决了退役军人的后顾之忧。抓好困难救助。街道坚持“八方聚力、一心向前”,整合服务站、党建、民政、人社等八个部门资源,对75名退役军人及困难优抚对象进行救助,发放救助金10万多元,为2个困难家庭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抓好网格化管理。把退役军人日常管理服务任务分解到网格、工作责任压实在网格,构建起全域覆盖、全科下沉的网格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上下联动破解工作难题。
强化教育引导
使退役军人“爱家”

  召开恳谈会。街道分三批组织200多名退役军人代表召开了恳谈会,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广大退役军人爱国爱家跟党走。开展凝聚力行动。组织退役军人深入学习张福清、朱彦夫等老革命老英雄的感人事迹,为退役军人悬挂光荣牌11750个,举办征集从军物品、争上光荣榜等活动,不断增强退役军人的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引导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印发老兵亲情联系卡。将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服务内容、联系电话写入卡片,登记退役军人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通过一张卡片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开展老兵红色之旅。街道联合旅行社,免费组织60岁以上退役军人重温中山陵、沙家浜红色之旅,让他们切实感受组织关心关怀。
促进作用发挥
让退役军人“兴家”

  安置公益性岗位。街道为122名退役军人在社区、学校提供了公益性岗位,为他们搭建起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平台。举办就业招聘推介会。通过街道自行举办就业招聘推介会和参加市、区两级招聘会的形式,让29名年轻退役军人走上工作岗位,开展创新创业。开展志愿服务。依托泰安建设银行全省学雷锋示范基地,邀请雷锋连老兵李开臣讲述20年如一日学雷锋的经历,激励退役军人在社区这个小家践行雷锋精神,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选拔重用。抓住基层班子调整、街道机构改革等契机,积极推荐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退役军人走上关键岗位,让他们勇挑重担、建功立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