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没说声“谢谢”,她却无怨无悔
——记长清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田素贞
2019年10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田素贞与孩子们在进行互动。
     她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而她的学生却很特殊,是一群智力存在缺陷的孩子。她对学生慈母一样的付出,这些学生们却不能对她的爱有相应的回馈,她无怨无悔。
  在特殊教育这块热土上,凭着对特殊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以崇高的师德、浓浓的大爱书写着自己的教育人生。她,就是长清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田素贞。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魏文森      

一杯暖暖的橘子水
让她坚持下来

  2003年9月,长清区特殊教育学校招收了第一个智障班,面对异样的目光,田素贞毅然选择了担任13名智力缺陷障碍儿童的班主任。在见到学生前,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那些不能被普通学校接收的孩子,重新带进知识的殿堂。但开学第一天她见到学生后,才知道那是她的幻想。出现在眼前的是一群目光呆滞、淌着鼻涕、流着口水、行为木讷的孩子,一丝丝、一缕缕的苦涩止不住地从田素贞的心底涌出。
  这些都不算什么,最让人着急的是孩子们大喊大叫、活蹦乱跳、不听指挥,一整天下来,田素贞嗓子喊哑了,腿跑酸了,不知被学生气哭过多少次。面对这样的工作,田素贞感到烦躁、不安、焦虑,有时甚至想到了放弃。
  但一件小事彻底触动了田素贞的内心,改变了她的看法。
  一天清晨,田素贞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看见学生小东(化名)正用手捧着她的杯子,杯子里是橘子皮泡的热开水,小东指着老师干得起泡的嘴唇,举着杯子示意她把水喝了。“多懂事的孩子啊!”田素贞接过水杯一饮而尽,心里充满了疼惜和感激。看看孩子们眼里流露出的对学校生活的向往,想到他们的成长更需要关爱,田素贞一咬牙就坚持了下来。
  为方便照顾学生,田素贞将办公桌搬到了教室。平时学生全部寄宿在学校里,一住就是20天,虽然每天田素贞都会给学生清理个人卫生,但对这些整天爱在垃圾池、土堆沙地里玩耍的孩子来说无济于事,十多个孩子凑在一起,教室里的气味可想而知,很多人都望而却步,但田素贞一干就是10年。她早已习惯了老师和妈妈浑然一体的双重角色。
把学生带回家
感受家的温暖

  2011年初,学校将作息时间调整为上10天休4天。这本是件好事,但频繁往返学校所需的路费却成了不少贫困家庭的沉重负担,小龙(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小龙从小没有父母的关爱,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学校虽为小龙免去了全部费用,但对这个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家庭来说,接送孩子的路费成了老人沉重的负担。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田素贞决定休班时将小龙带回她在济南市区的家,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小龙爷爷的负担,还能让孩子享受到更多的家庭温暖。
  整整四年时间,田素贞一直这样坚持着。她将小龙带回家里帮他复习功课,照顾他的衣食起居,带小龙走遍济南的大街小巷,让他认识了很多地方,学会了怎样在超市购物、怎样乘坐公交车、怎样跟邻居打招呼……小龙的点滴进步,田素贞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对她来说,这是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做的。
  如果您也走进这所学校,就会发现这些孩子和你想象的学生多么不同。从模样上,就能看出他们智力上的缺陷。即使问起他们的年龄和姓名,很多也答不上来。田素贞关爱每一个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可是他们,没有一个能对她,说声简单的“谢谢”,表达自己的感激。许多特教老师说,我们习惯了,就是他们的名字,能自己说出来,就不知道得费多大的劲儿教才行。
整日忙于工作
疏于照顾家庭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田素贞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总是有忙不完的工作。2017年,在创城的关键时刻,田素贞的母亲因脑梗入院,但忙于工作的女儿只能“丢下”患病的母亲,一直奔赴在创城一线。今年暑期正值创卫复审的攻坚阶段,田素贞带着没人照顾的女儿在校住了一个多月,母女俩吃了两箱方便面。
  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备课,修改完学生的个案计划,还要准备各种各样的材料,为了让她安心工作,丈夫每晚都会带着孩子去外边玩耍,直到晚上9点多才回家。早上6点就要离家上班的田素贞,这些年从没有接送过孩子上下学,两个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放学时妈妈能够接他们回家,但对他们来说这是无法实现的奢望……
  因工作成绩出色,田素贞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济南市优秀班主任、长清区优秀教师、区教学能手、区师德先进个人、区骨干教师、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区委宣传部信息调研先进个人、区教体局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先后主持了长清区十二五重点课题两项,成功申报区十三五课题一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