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退却的“机床罗汉”
2019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社会进步少不了产业工人,他们是真正创造价值的人,理应受到理解和尊重。”
  ◎“如今,二机厂的生产制造水平,就代表着中国的生产制造水平。在国际竞争中,如果做不好,就会丢中国制造的脸。”
  ◎“人要有精神,企业要有精神。做企业就像爬泰山一样,要朝着山顶的目标,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没有终点。成功的喜悦,在于不断进步之中。”
  □孟宪杰

  永济河水蜿蜒崎岖,从南山上沛然而下,滋润了半个济南,留下了叮咚作响的天籁,组成了一幅幅小桥流水图。
  济南机床二厂是济南市唯一有自然河流从厂中心穿过的企业,二厂人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加以保护和利用,堆土护坡,青石砌堤,吉尔大厦凌空飞架。栽花植柳,河畔两边留下大片碧色的草坪,再远些,便是看不到尽头的苹果园了。二厂人的憧憬和梦想,正是从这里出发,一步步走向了世界。
  河的西边是一个很大的体育场,篮球足球排球,场地应有尽有,合理布局,边边角角上的田径设施减少了许多用地浪费。二厂人从来都是这样,办事讲求节约,他们知道,钱来得不易,一个铜子要掰成两半花。听说二厂的篮球队在济南国有企业比赛中得过冠军,另有二名田径选手进入了省运动会的决赛。
  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不跟风,是二厂人的一个显著特点。上世纪九十年代,国有企业改革风起云涌,企业兼并联合,低成本扩张。那时政府拿出十几个摇摇欲坠的企业,愿意无偿赠送给二厂。当时的厂长看到这些企业直摇头,他不是不喜欢这些企业,他很清楚,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积累,正在发展中的二厂,没有能力把这些企业管好。当厂长婉言谢绝时,市长脸色很难看,厂长却说:“当厂长的不能只看市长的脸色,更重要的是看市场的需求,这是我们的本事!” 
  二厂的不跟风还体现在没有把计划经济中形成的企业组成部分——学校、医院、商店、幼儿园推向社会。反而,把这些单位进行市场化改造,有规则地运营。几年过去,一派生机。二厂人从来没有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爱厂如家,我是主人”已经从墙上标语走到工人的心中。在这里,可以看到工人阶级应有的自觉和自信。即使是在那段企业破产,买断工龄,风声鹤唳的改革阵痛期,二厂依然故我,风平浪静。
  从一九三七年仅有十几人的军械所,到现在已完成现代化、智能化改造的济南机床二厂,与日本、德国两家企业一起三足鼎立,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制造中心。上世纪八十年代二厂是全国机床行业的“十八罗汉”之一,行政级别与那时的济南市政府平级,但他们似乎不记得这些辉煌了。厂长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他们一味找短板,找薄弱环节,搞技术改造,最清楚提升自己才是根本。“二本管理”是二厂的首创,后被其他企业学去。二厂不计较发明权,他们高兴的是被社会肯定,让管理经验在一大批企业中推广。这就是二厂人的初心,也是工人阶级的胸怀!
  在山东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认识了陆毓琴,后来才知道她是机床二厂的总工。她个子不高,精明干练,那双高度近视镜下的眼睛充满睿智和坚韧。花白的头发上,波浪翻卷,庄重大方。脸上常常出现那丝真诚的笑容,表现出老知识分子的善良品质。她很少说话,更不夸夸其谈,却耐心地聆听其他代表的发言。会议上我只记住她的两句话:“办事认真,敢讲真话,是我们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作风。我觉得,你们干行政也应该具备这两条,要不怎么谈为人民服务?”讨论发言,是代表的权利和责任。她那清癯的脸上没有笑容,却有一种善良的期盼。花白的卷发,一丝不苟,像一道剪影深深定格在我人生的记忆中。
  无巧不成书,这次来二厂,听到了陆工的一段故事。
  世纪之初,德国的一家企业与二厂关系很融洽。他们引进的美国制造商的设备出了大问题,制造商分两批技术人员到厂里去维修,却半月未果。德国同行十分焦急,不远万里,求救于二厂。厂长按商业规则,婉言拒绝。陆工知道此事后,要来了国外图纸,自己和团队一起攻关。当他们把握了主要问题后,陆工主动请缨,与三位工程技术人员赴德,一周的努力使设备正常运转,让人难以相信的奇迹就这样产生了,真是一段佳话。为此,外企的广场上花团簇簇,管弦声声,德国企业按照本国礼仪表达他们对有特殊贡献者的尊重和敬仰。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义勇军进行曲铿锵有力地回响在异国他乡,陆毓琴和她的团队就像夺冠的奥运健儿一样。那一瞬间,他们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走向世界的果敢、自信和从容。
  从此,陆工名声大震。全厂上下却没有听到她讲述这方面的故事,这位女子从来都是这样低调。那天参观二厂的史料馆,看到了陆工作为全国机械工业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照片,放大的头像上那烫过的头发银光熠熠,黑色的镜框里眼睛依然闪出智慧之光。这位中国顶级的压力机专家,以中国知识分子的纯粹和共产党员的初心,迎接着川流不息的参观者,塑造了几代人价值观的榜样。 
  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来厂检查工作,提出要搞世界最大的龙门刨床,全厂上下欢欣鼓舞,干劲倍增。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工人一刀刀刮出来的第一台龙门刨床,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及用户的肯定。迎难而上,练就了工人的钢筋铁骨,也渐渐明确了党在工人心目中的位置。
  令工人赞不绝口的是他们的厂长,他们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二厂人说:“我们的厂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大我,无小我,功不必在我。”至今二厂的厂长已换了十一届,都是一届跟着一届干,围绕龙门刨床、压力机两大产品,心无旁骛,实干,苦干。成功不必在我,厂长们不在意有没有留下个人的辉煌,却创造了集体共同的辉煌——那就是一家国有独资的世界一流机械装备企业。
  历史常常割断记忆,有四位厂长却很难从工人记忆中抹掉。
  姚周岐,大概是新中国第一批接管企业的老红军。老厂长爱厂如家,经常围着厂子转,到车间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他说:“我们共产党人不是只会打胜仗,也会搞建设。”他治厂有方,知道国家建设需要什么、企业需要什么、工人需要什么,更知道怎么把这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他协调济南军区,把110万平方米的军用仓库划入厂区,确立了以发展压力机、龙门刨床为主导的产品布局,为二厂成为“汽车摇篮”的宏图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十八罗汉”之一的称谓也由此而来。那天,我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深绿色的厂房前,似乎看到这位结实干练的老厂长,满腹心事地向我走来……
  董庆明,他好想事,能干事,带领全厂员工新建厂房,建设南院,一个花园式工厂在他的手中展现。他仅用三十万美元,引进美国一家公司压力机的整套技术,十年磨一剑,实现技术全部的消化吸收。这种脱胎换骨的改造为我国轿车工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大拓宽了二厂的市场空间。和他一起搞十年技术引进的主任说,别看我们的厂长不懂外文,但他很会经营,很会算账。懂儒家思想,讲仁义礼智,并把传统文化的哲理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中。他经常说:“一手拿论语,一手握算盘,效率优先,体现公平,是我们的经营管理之道。诚信利他,利缘义取,是我们企业之魂。双赢便是谈判的崇高理念。”
  张宝玮,山工大压力机专业毕业。他从车间工人干到技术科长、副厂长、厂长,一路走来顺风顺水。一上任,便派人去美国寻求联合设计,以提升压力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他从不张扬,人正,风正,主意正。对外抓引进,对内强内功。他一心一意,扑在企业上,婉言谢绝来自上下的许多低成本扩张的要求,恰恰“两本管理”的经验就在此时产生。那时二厂的锋芒似有些淡去,但他心无旁骛干好自己应该干好的事,待新世纪的钟声敲响后,他默默离开领导岗位,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从容。
  张志刚,2003年接班,干得风生水起,至今奋斗在一线。他,举止大方,气度非凡,坚毅刚强,身上带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这条山东汉子,毕业于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随父母转战大江南北,尘埃落定济南。经过企业二十年基层的实践,在一把手的位置上已经游刃有余了。他说话讲究实际,又出自真心,工人记在心头,社会也不曾忘记: 
  “机床行业,不可能像社会上有些行业那样一夜暴富,一举成名。机床行业成功没有捷径,就是踏踏实实地干!”
  “社会进步少不了产业工人,他们是真正创造价值的人,理应受到理解和尊重。”
  “如今,二机厂的生产制造水平,就代表着中国的生产制造水平。在国际竞争中,如果做不好,就会丢中国制造的脸。”
  “人要有精神,企业要有精神。做企业就像爬泰山一样,要朝着山顶的目标,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没有终点。成功的喜悦,在于不断进步之中。”
  “我们干的不是自己的事,但必须比自己的事更上心,认真。”
  福特项目,八年对垒,一举成功。这是他上任后打的第一个硬仗。胜过美国人实在不易,只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2011年3月22日,在福特全球总部大楼总裁会议室里那场面对面的“大考”,对话引人入胜。这是长期采用德国设备装备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通过近半年的市场调研,决定要改用机床二厂九条冲压设备的最后一轮谈判。福特人提出:“你们采用谁的技术?”众所周知上世纪八十年代,济南机床二厂曾引进美国维尔森公司技术。就在众人认为答案肯定是“美国技术”时,张志刚自信地回答:“济二技术!”他解释说,我们上世纪末曾经引进过维尔森公司的技术,这些年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济南机床二厂已经集各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优势。福特人接着又问:“你们的竞争对手是谁?”张志刚巧妙回答:“我和德国S公司(世界上历史最长,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同行企业)董事长在2009年见过面,他说,济南机床二厂是他们的竞争对手。”
  如此回答,赢得的是赞叹,展现的是一个国营企业厂长的底气。
  二厂人不会以企业为跳板,到政府部门去当官;也不会溜出去干个体,挣大钱。他们似乎脱离了这些低级趣味,或至少知道在市场条件下,要处理好义利关系。以当职业工人为荣,怀实业报国的崇高理想,在二厂已经形成了一种浓厚的精神氛围。二厂很少有人跳槽,祖孙三代在车间里拼搏贡献者比比皆是。
  《人民日报》记者深有感触地说:“济南二机床的管理方法其他企业可以学习借鉴,但他们长期心无旁骛的专注和实干、挑战和拼搏的精神,没有几个企业能做到。”这是企业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曾经在机床二厂干办公室主任、厂长助理、副总的孟庆堂同志,是济南儒商文化研究会的高级顾问,他在二厂工作近三十年,长期奔波在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对二厂情有独钟,谙熟二厂内部情况。我问他:“怎样才能当好国有企业的厂长?”他略有沉思:“1、企业必须有自主权,不能完全听政府的;2、一定要把工人当主人;3、要比常人有更大的付出。”他又说,“当今做好国有企业厂长,社会上有个形象的比喻,焦裕禄的奉献精神加资本家的精明奋斗。尽管国营企业在机制体制上还有些许障碍,但不是不能干好。要看谁干,怎么干!”
  二厂的厂史馆坐北朝南。那些充满激情的图片和闪烁着历史光辉的实物,展示了机床二厂披荆斩棘的战斗历程。馆中一张硕大的照片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那是2017年全厂干部职工的合影。5382人,八分钟,一次成像,这就是二厂人的凝聚力!那一张张笑脸里,透出主人翁的幸福和骄傲,还有二厂人满满的自豪。我还看到照片上陆毓琴那波浪翻滚的银发,睿智的目光审视着每张图纸,身后就是接她班的女总工程师江秀花,同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路走来,豪情满怀。
  中午,我们从“无名”水饺铺走出,嘴里依然回味这传统美食的余香。当我问为什么叫无名时,老师傅笑了,小店为二厂人开的,二厂的人几乎都来过,无名就是有名。老师傅朴实而富有哲理的回答让人沉思,做事要眼睛向内,莫向外求。一味地追求名利,一定事与愿违。大概这也是二厂长期低调,张志刚不愿开记者招待会的原因吧。
  下午,我们去看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代表第一届市政府接管二厂的姚老。他住在那时还是为苏联专家盖的楼房里。一个个小院古木参天,白楼依然。灿烂的阳光无私照进每个小院。抚今追昔,历史沧桑,心情有点沉重。尽管苏联专家早已撤走,姚老始终没搬进小白楼。这个当年参加过长征、行政八级、部署工业企业的一把手,屡次谢绝了组织的安排和照顾。下榻坐落在小白楼侧的三间平房内,低矮的旧平房,因为长期住着一位“不忘初心”的老人,熠然生辉。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作风代代相传,渐渐变成二厂干部、工人内心世界永不歇脚的追求。这种追求,终使二厂敢站在世界工厂之巅,用黄钟大吕之韵抒写历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