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昆(右二)在马里执行维和任务时,组织警卫分队进行实战演练(2018年7月26日摄)。 新华社发
2018年7月日常检查哨位工作。
飞舞的蝙蝠和乱窜的蜥蜴随处可见;夜里蚊虫肆虐,每个被叮咬过的人都伴随着感染病毒的风险……非洲,马里。来自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的旅长李庆昆曾于2013年、2018年两次受命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先后任警卫分队快反中队副中队长、中队长。在万里之外危机四伏的异国他乡,李庆昆和战友们直面生死考验,用忠诚和热血践行着维护世界和平的铮铮誓言,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郭春雨
中国速度
20天建成样板营区
2013年7月,李庆昆作为警卫分队快反中队副中队长光荣地成为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的官兵之一。
“就是把牙咬碎了,也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营区固防任务!”然而,由于大强度超负荷连续工作,加之在近50℃高温下作业,李庆昆感染了疟疾,身体一度虚脱。医生和战友们劝他休息,可他吃上几片药后,又跑回去。
最终,经过20天昼夜奋战,首批中国维和警卫分队建成了集住宿、水电、医疗、洗浴于一体的联马团的“样板营区”,并设有21处阻绝防御设施。在检查验收中,时任战区司令官竖着大拇指连声称赞:“这就是大国军队的标准,这就是‘中国速度’!”连续作战彰显中国军人过硬作风,如山使命绷紧维和官兵的神经。
谁来打响第一枪
“我来!”
2014年5月,马里政府军与反政府军激烈交战,仅仅两天时间,战火便从300公里外的基达尔烧到了距加奥任务区仅14公里的地区。面对险情陡升的局势,我国维和部队指挥部决定在距叛军8公里处展开一场实弹战术演习,并邀请当地政府和友军代表参加。
“谁来打响‘第一枪’?”演习前一天,指挥长向全队抛出“橄榄枝”。瞬间,会场人员面面相觑,一片沉寂。这并非一次普通的实弹射击。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第一枪”意味着什么:打好了,扬我国威、震慑止战,不战而屈人之兵;打不好,有损尊严、长敌气焰,局势或陡然突变。“报告!”片刻过后,李庆昆站了起来,声如洪钟地说:“我来!”
第二天,狂风呼啸,沙浪扑面,演习准时开始。像往常一样,李庆昆沉着地做着跃进、据枪、瞄准、预压等一系列动作,狂风仍在耳边嘶吼,远方目标忽隐忽现……“砰!”就在所有人心要提到嗓子眼时,一声枪响划破天际,150米外的目标应声爆裂。随后,战友们相继用步枪、班用机枪、狙击步枪、高射机枪射击,各种武器喷吐着火舌,发出一声声刺破长空的枪响,向世人宣示着中国维和部队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最后一瓶水
留给可怜的孩子
作为维和军人,必须履行好和平使命,传播好和平友谊。一天中午,李庆昆带队执行护卫任务。准备返营时,遇见一名衣衫褴褛的当地妇女,推着一辆破旧手推车走了过来。由于路面不平,这名妇女不小心跌倒了,推车里面的东西散落了一地。因为身体有伤行动不便,这名妇女向在附近执勤的某国哨兵求助。但看见这名妇女蓬头垢面,哨兵怀疑她携有传染病病毒,便对其进行驱离。
“出国维和,我代表的就是中国!”见此情形,李庆昆冒着被感染疾病的风险,走过去帮助这名妇女扶起推车,捡起地上的物品。事后,这名妇女对李庆昆充满了感激,还用蹩脚的中文说了句:“谢谢”。
执行任务途中,当地严重营养不良的儿童常蜂拥而至索要食物和水。气温高达50℃,饮用水也所剩无几,李庆昆却毫不犹豫地把最后一瓶水递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