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走”走出职工全员创新“新”路径
——威海职工全员创新品牌创建工作“全面开花”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陈乃彰通讯员夏丽萍
2019年11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威力工具,每月都有十几个金点子被采纳,车间的技改项目大都是来自一线工人;威高集团,建成各类创新工作室111家,引领一线学习创新小组702个,汇集技能人才2000余人,职工近万人参加;华菱光电,近三年来自一线工人的创新成果达381项,创造效益达3000万元;天润曲轴,仅去年,合理化建议参与人数就达到1081人次,提出建议1243条……这一组组鲜活的数据,充分展示出威海职工全员创新的巨大生命力和创造力。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创造是第一动力。近年来,威海市总工会把职工全员创新主动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通过“聚合社会力量、建设平台载体、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四步走”战略,构建起“党政支持、部门联动、工会组织、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走出了职工全员创新“新”路径。
  聚合社会力量
优化创新环境

  党政重视支持。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功新时代作用发挥,将职工创新竞赛和职工队伍建设纳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内容,将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列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将劳动和技能竞赛纳入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意见,每年以市政府名义评选表彰“威海工匠”,并纳入“威海英才计划”,优先推荐参评威海市劳动模范。
  部门联动协作。威海市总联合人社、财政等八部门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全市职工技术创新竞赛活动的意见》,联合发改委、经信委等六部门下发《关于鼓励一线职工岗位创新的若干意见》,规定企业要将职工创新成果产生效益的1%—5%用于奖励创新团队或职工个人,极大激发了职工创新热情。
  突出职工主体。威海市总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创造精神,共推出347期一线职工创新典型报道,倡树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引导企业普遍开展创新典型选树表彰,通过设立创新明星光荣榜和创新成果展示台等,激励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造。
建设平台载体
强化创新动力

  按照“全市动员、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原则,威海市总强力推进并持续深化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使其成为承载创新、传承技艺、育人成才的重要平台载体。
  推动创建工作扩面提质。在威海,凡是善于学习钻研、技能高超的一线工人,都可领衔创建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可有固定场地,也可建在车间班组,创建范围也由加工制造业向第三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延伸。目前,威海已建成市级创新工作室741家,区(县级)创新工作室865家,各类企业创新小组9869个,为职工创新搭建了广阔舞台。
  注重发挥一线职工才智。威海市总以一线职工和基层班组为重点,把更多创新工作室建在车间班组,职工随时将每个工序、生产环节、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要求,形成提案建议,集智攻关,加以解决。目前,威海各级创新工作室共吸纳创新骨干6.8万人,参与创新职工达15万多人。
  放大平台裂变效应。威海市总赋予创新工作室“学习培训、技能传承、创新攻关”三项职能,定期开展业务学习、技能培训,结成师徒对子2.4万对,职工成才后再领办新的创新工作室,实现了“1+N”裂变效应。
建立激励机制
激发创新活力

  建立先进引领机制。威海市总每年选树一批威海工匠、职工创新明星、带徒名师,由市政府命名表彰;每年命名一批市级创新工作室、示范工作室;每年评选100项以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100项以上合理化建议“金点子”。仅2018年,威海市总用于奖励职工创新资金就达1940万元。
  建立管理服务机制。为解决众多行业、职业和工种无晋升渠道的问题,威海市总印发了《关于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和技能人才管理服务体系的通知》,推动企业对职工创新成果建档管理,给予奖励支持。推动企业制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标准,建立专业通道和管理通道等级晋升体系,每年一评,直接与工资挂钩。不少企业已经创出经验,如克莱特菲尔风机设立了职工创新银行,天润曲轴将技能工人分为19级,动态管理。
  畅通成长晋升渠道。威海市总与人社部门合作,通过技能培训、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帮助职工成长成才。各级工会每年举办技能竞赛工种80个以上,通过培训和竞赛,培养了大批人才,为职工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完善服务体系
创新助力发展

  创新就是生产力。实践证明,威海市总开展的职工全员创新工作在助力企业转型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达到了职工满意、企业满意、党委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的良好效果。
  创新体系逐渐形成。如今,“法人支持、行政配合、工会主导、职工主体”的全员创新竞赛体系在威海日渐成熟。企业普遍建立起技术成果与技能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建立起技能培训、等级晋升、创效奖励机制,广大职工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建功立业成为自觉行动。
  创新联盟稳步推进。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今年,威海市总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创新创业园合作,建设了威海市创新技术对接转化服务平台。目前,已入驻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技术公司53家,专家教授、技术技能人才1320人,科研成果326项;入驻企业714家、创新工作室741家,提出技术需求180项,打造了一条便捷、高效的技术服务绿色通道。
  创新文化蓬勃兴起。在威海,“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职工的价值追求。威高集团、联桥集团、威力工具、光威集团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引领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