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更重要的标准是“暖心”
2019年12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日,一条“供热不达标,热企被约谈”的稿件刊发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评论区里涌进近百条评论,几乎全都是反映供热不达标的。“家住顶层,家里只有十六七摄氏度。”“孩子在家得穿着羽绒服。”又或是“工作人员下午2点来测温度刚够18℃。”虽然这些评论中有抱怨的意味,但不难看出他们对供暖的不满。
  古人以“高处不胜寒”形容身居高处的感受,但在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在顶层、靠东西山、上下楼没要暖气,就该“美丽冻人”吗?就像“木桶理论”一样,衡量供暖整体水平的标准该从短板看起。
  “工作人员态度不好”,让供暖冷下来的不只是温度,更多的是寒心;“下午工作人员测温够18℃,晚上只有15℃”,也许下午2点钟上门测温是因为工作时间的限制,但更该设身处地的为用户考虑一下,升温不能靠“阳光”,寒夜里的温度才更能温暖人心;“集中供热改造前家里二十多摄氏度,改造后家里穿着棉衣。”这里最怕的是对比,前后的温度之差,可能令市民对利好政策产生不信任。
  当然,我们要肯定供暖中的成绩,也不能忽视热力人员的辛苦,一条条评论是百姓的心声,也是鞭策供暖工作向好的力量,努力把短板补齐,让暖流涌入每一户家庭,这才是我们的追求。
  18℃是政策上的供暖标准,但供暖更重要的标准是——暖心。
         (壹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