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金华的济南词家
2019年12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金华人特在八咏楼为李清照修建了纪念堂。这个纪念堂内的李清照生平中,还展示了词人晚年再婚离婚的经历。是还原历史的真实,还是彰显她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不得而知。
  □李宗益
  
  金华位于浙江省中部,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金华,古称婺州。自古至今都是交通要道,往来商旅,南调北遣必经之地,也是文人辈出的地方。 
  宋代婉约与豪放派代表人物、济南著名词家李清照、辛弃疾曾先后行走于金华,并且写下了流芳千古的诗篇,与这个地方结下了不解之缘。
  公元1129年,赵明诚卒于建康府,年四十九。那时金兵入犯,李清照为追赶高宗御船逃奔于台州、明州、温州、三山(福州),泉州等地,先后居越州(绍兴)、衢州和临安(杭州)。
  绍兴四年(1133年),五十一岁孑身漂泊,无儿无女的李清照,为躲避战乱,不得不投靠了当时在金华也就是婺州任太守的赵明诚之妹夫,居住于金华古城之西名人聚集的酒坊巷陈氏第。
  婺州八咏楼前双溪水涨水落,六朝山下菊园花谢花开,赤松宫内慈善为怀,北山南麓的竹林幽洞,渔火闪烁的江边码头,都曾留下李清照踯躅徘徊的足迹,触发了她的诗词灵感。
  第二年春,她登上始建于公元494年的八咏楼,写下了《题八咏楼》七言绝句: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其思绪如天马行空,气势可排山倒海,把这座兵家必争的千年古城刻画得如此凝练、如此磅礴。叫人击掌称绝!
  暮春,她又徜徉在八咏楼畔,面临逶迤而来的旖旎双溪(义乌、武义两江汇合,今称金华江),情不自禁,曾经的风花雪月,眼下的辗转漂泊、国破家亡,无家可归的悲惨命运,还有对爱情、对人生、对未来的追思、苦闷、迷茫一起涌上心头,于是一首《武陵春》从笔端涌出: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在这座宁静的江南小城,短短两年时间除《题八咏楼》《武陵春》《晓梦》之外,她先后还创作出《打马图》、《打马赋》五首不朽之作。
  李清照一生创作并流传的诗词不过六十首,金华就占了五首,而对生她养她的济南却惜字如金。
  还有,同样客居了二十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临安,李清照也只字未提西湖的美景。是不想写或是未有流传下来,不得而知?但书写金华的五首诗词足可以印证李清照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偏爱和厚爱,以及齐鲁人重情尚义,慷慨大方的品质。
  李请照驻足金华六十年后,济南又有一位同乡也来到这片土地,此人就是出生于济南小清河畔、文武双全的辛弃疾。他与李清照经历不同,他是奉令江南聚众抗金,因结织此地的挚友而在金华来来往往。
  辛弃疾先后在江阴、建康、滁州、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为官。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宋淳熙五年(1178年),辛弃疾在临安做大理少卿,相当于法院副院长时,经著名理学家吕祖谦介绍认识了金华的陈亮。
  陈亮,原名陈同父、字同甫,号龙川。南宋思想家、文学家。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问世。他一生坚持抗金主张,曾两次被诬入狱。
  相同的遭遇,相同的思想,相似的年龄成了志同道合的密友。辛弃疾多次说过南方人打仗不行,独对陈亮赞赏有加。
  辛弃疾赋闲时,两人经常你来我往。淳熙九年(1182年),据辛弃疾记述,按现在话说就是:陈亮自浙江省东阳县(金华)来会见我,留居十日。我俩同游鹅湖(江西铅山县境内),后又同赴紫溪等候与朱熹(文学家)会晤,而朱没来。陈亮明天就要飘然东归,我十分恋恋不舍,追送他一程。走到鹭鸶林,遇雪深泥滑,我难以前进,与他分别。便独自在方村饮酒惆怅了许久,恨自己挽留不住好友。我于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甚悲,便写下了《贺新郎》寄托情思。过了五天,陈亮来信索取此词,我俩千里相隔而心思相同,料想彼此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写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陈亮和诗相赠。
  辛弃疾喜欢金华的山水和乡村田园生活,陈亮陪他走遍八婺大地。踏大盘山、会稽山,观双溪,访八咏楼、五峰书院等人文胜迹。以至于留下了千古名词,精妙的描写像珠玑一般,在他的词里面到处闪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节候风物,描摹细腻之中满是喜悦珍惜之情。
  淳熙十五年(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相约鹅湖山。此时四十九岁的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前来。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看见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
  别离后,辛弃疾写了《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瓢泉共酌,鹅湖同游,成为了文坛佳话。
  李清照、辛弃疾两位济南词人为金华留下了经典绝诗和千古佳话,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浓重的一笔。金华人也以此为自豪和骄傲,特在八咏楼为李清照修建了纪念堂。这个纪念堂内的李清照生平中,还展示了词人晚年再婚离婚的经历。是还原历史的真实,还是彰显她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不得而知。
  李清照、辛弃疾蜚声词坛,千古流芳,是济南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