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女人》之后,又一女性题材作品出圈
爆款文逻辑让“金智英”大热
2019年12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探讨女性话题的影视作品,大多能够轻易博取好评。此前爆款美剧《致命女人》在豆瓣拿下了9.3分的超高评价,最近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也在豆瓣获得8.7分的好评,大家评价说它真实地表达了女性的生存困境。
  这类题材的作品也很容易被高估,比如《致命女人》是典型的“爽剧”逻辑,而《82年生的金智英》,内在逻辑则很像现在的爆款公号文章——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让人觉得感同身受,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但是,在宣泄完情绪之后,并没有让人找到纾解的出口,反而是更加没着没落、躁动不安、焦虑不堪,而这也正是它们能成为爆款的原因。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雨涵            
虐心人物其实是合成体
  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成为了最近被热烈讨论的现象级影片,它的主题是关于女性困境。影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有着精神分裂症加抑郁症的全职妈妈的日常,它就像一个多棱镜,或许不同的女性在片中都能找到引发自己共鸣的地方。带娃抑郁、困于家务、职场歧视、婆家压迫、隐私偷窥、重男轻女、被异性尾随……一个女性可能会遇到的几乎所有不幸,都被放到了女主角金智英的身上。很多观众在看完后表示,这部影片太虐心了。
  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是根据韩国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原著作者赵南柱就是一位为照顾孩子而离开职场的全职妈妈,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观察,将女性的困境全部投射到了“金智英”——这是上世纪80年代韩国最常见的女性名字——身上。有读者评价说,“只要是生活在韩国的女性,总能在书里找到自己。”因此,金智英不是由故事情节自然生发出来的人物,而更像是一个象征体,为了表达出女性困境而捏合出来的一个悲剧性人物,是一种合成体。
  这很像某团队当初炮制的那篇刷屏朋友圈的文章《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两者在故事架构和逻辑上有着不少相似之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把寒门出身、状元才子、高尚理想、绝症遭遇等都安插在一个人物身上。而《82年生的金智英》,在原生家庭中遭遇重男轻女,在工作中,才华得到领导肯定却无法晋升,有着作家的梦想却被迫辞职当全职妈妈,最终抑郁变成精神分裂。这样的写法总是很能吸引人,让读者对寒门状元、对金智英投以上万吨的同情。不只是同情,愤怒、焦虑、无力、绝望……能够激起的情感越丰富,程度越浓烈,就越能成为爆款。其实,《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部有着爆款公号文逻辑内里的影片。
用细节将生硬感化解
  近来,凡是探讨女性话题的影视作品,都能轻松博得好评,从而被高估其艺术和思想水准。前段时间,美剧《致命女人》出圈,与《权力的游戏》前七季的评分基本齐平。但《致命女人》能达到《权力的游戏》的质量水准吗?恐怕远远没有。而继续成为爆款出圈的《82年生的金智英》,也有着自己很大的局限性,不过既然它能够成为爆款,自然也有着自身的聪明之处。
  在文学理论中,有两种创作人物的手法,一是把个性人物写得足够深入,就能成为典型人物,二是把典型人物写得足够深入,就能成为个性人物。影片中的主人公金智英就是一个典型人物,她身上被加载着女性的几乎所有困境,这是一种主题先行的创作手法,难免会有一些生硬感。不过,影片巧妙地用一些细节来将这种强行捏合最大程度地化解开,这是它讨巧的地方。
  在片中,金智英一手抱着孩子,另一只缠着绷带的手还要摆弄碗筷。她去医院看手上的伤病,却被医生反问,“饭是电饭煲做的,衣服是洗衣机洗的,为什么还会疼?”金智英被男生尾随,父亲却告诫她,“衣服要穿得得体一点,不能逢人就笑。”金智英的上司金组长,为了保住职位刚生完孩子一个月就复职,却被男性领导嘲讽,“事业有成有什么用?孩子毁了就什么都完了。”金智英在咖啡店里不小心打翻了咖啡,就被路人指责为“妈虫”——以妈妈的名义当着社会的蛀虫。
  类似的事情身为女性总会或多或少地遇到,总有一两件事能够戳中自己的痛点。这同样很像懂得抓取人心的爆款公号文章,让人在看完之后觉得,“啊,这说的不就是我吗?”但是,在被爆款文章不断地消费情感能量之后,人们应该学会对这类作品产生一种警惕,不能轻易地就被感性的宣泄裹挟而去,一下子被激得上了头。
理性重建比感性宣泄更重要
  对于一部影视作品而言,感性的宣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性的重建。在被虐完之后,金智英的出口应该在哪儿?影片的最后,金智英找到心理医生,直面自己的病情。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她不再心里感到空落落的,而是能够享受做家务带来的一些温暖安定。她重新开始写作,捡起了自己的作家梦想。
  但结尾中这样的强行温暖让人很疑惑,其实金智英最后的现实处境和开头相比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她同样还是要继续一个人带娃,同样还是不能够外出工作,最终的解决办法只有四个字——调整心态。这样的解决方式很没有说服力,因此很多观众在看完之后并没有治愈、释然,而是把影片当成了恐婚恐育的宣传片。
  现在几乎所有讨论女权的影视作品,最终要表达的主题似乎都指向——女人要工作!在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中,把家庭生活和职场生活设置成了黑暗和光明的对立面。其实在现实中,家庭生活也有温馨可爱之处,职场生活的疲惫挣扎也一点不少。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该怎样找到最终的出口,这些宣扬女权的影视作品并没有给出答案。
  在《82年生的金智英》爆红之后,女性题材的影视作品能否做一些改变?能不能在剧中把男性育儿作为一种好风气提倡呢?能不能多多肯定女性在家庭中贡献的社会价值呢?一些旧的观念要被破除掉,一些新的观念更应该被建立起来。否则,所谓的高分女性题材,只能成为爆款式宣泄,并无多少积极的社会价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