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公募牌照海外资管巨头上演抢人戏码
2019年12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随着海外资管巨头申请中国境内公募基金牌照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其中国本土团队的组建也加快了步伐。近段时间以来,富达、贝莱德、施罗德、德邵等外资私募纷纷发布“招兵买马”启事,涉及岗位包括权益研究、交易、产品管理、市场、法务、系统搭建等。除此之外,全球头号对冲基金桥水也于近期大幅增加了其中国公司的注册资本金。
  多位外资私募人士表示,获得公募牌照只是扎根中国市场的第一步,从团队建设、开拓中国市场、打响品牌知名度,到与各类渠道方合作等,都需要经历较长时间和大量的资本投入。对于集团而言,既然决心扎根中国市场,就已做好了“烧钱”的准备。
  外资私募广发“英雄帖”
  随着取消外资股比限制的时间点从原定的2021年提早至2020年,多家外资私募进入了“私转公”的最后冲刺阶段。
  虽然尚未正式提交公募申请,但外资巨头的人才争夺大战已经悄然打响。近段时间,富达、贝莱德、施罗德、德邵等外资私募频频在各大招聘平台伸出“橄榄枝”,涉及岗位包括权益研究、交易、产品管理、市场、系统搭建等。
  以拥有200多年历史的老牌资管公司施罗德投资为例,集团今年11月开启了2020届校园招聘,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学府举办校园招聘宣讲会,网罗优秀本土毕业生。同时,施罗德还在复旦大学举办了主题为“量化股票投资能否替代基本面选股?”的校园辩论赛,获胜团队和最佳辩手可以获得在施罗德上海办公室工作一周的机会。
  此外,全球最大资管公司贝莱德发布了中国经济与市场研究岗位的招募启事;富达国际上海公司招聘产品管理岗位;今年4月刚备案成为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德邵也发布了交易员和法务岗位的招聘启事,工作地点均为上海。
  “我们集团的上海办公室已经预留了30多个座位,现在团队里已经有9个人,等于还要增加20多人。其中,除了社会招聘,可能还需要从其他分公司调人过来,估计到明年年底办公座位还不一定够用。”沪上一位外资私募负责人表示。
  景顺投资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亚太区经营策略及发展董事总经理黄嘉诚表示,一二线人员方面的需求很大。现在很多外资来到中国开拓公募基金市场,一般来说,一家公司需要20到30位员工才能开展业务。外资进来以后,需要积极考虑如何为未来中国市场开放做好人才储备。
  不少外资私募大幅增加注册资本金
  除了积极扩充中国市场团队,不少外资私募还在今年大幅度增加了公司的注册资本金。
  近日,全球头号对冲基金桥水的中国私募公司——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公司注册资本由原来的1.2亿元增至3.1亿元,增幅超过158%。经过此次变更,桥水(中国)的注册资本已居所有在华外资私募公司首位。
  除了桥水,今年以来多家外资私募也增加了注册资本金。比如,贝莱德在今年7月将注册资本从1200万美元增加至1550万美元、富敦投资在今年8月将注册资本从400万美元增至850万美元、景顺纵横在今年9月将注册资本从1000万美元增至2000万美元。
  在不少外资人士看来,增加注册资本金只是公募基金运营成本中的一环,既然集团层面决定扎根中国市场,就已经做好了“烧钱”的准备。
  “如果从明年年初开始提交公募申请,6个月之后获批,之后可能还需要6个月才能发出产品,但我们现在就需要开始筹建公募团队。也就是说,招聘的员工可能还需要一年多才能正式投入工作,这个过程需要投入不少的资金。”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外资私募负责人称。
  除了团队建设,上述人士补充道,如何开拓中国市场业务、打响品牌知名度、搭建本土交易系统,以及如何与本土银行、券商及第三方销售平台进行合作等,都是考验外资机构开展业务的关键点。他表示,外资在中国公募市场的开拓可能至少5年才能见到初步成效。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