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成武县供电公司牛德成:
这个专利“专业户”,老牛了
2020年01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来自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成武县供电公司的牛德成,人称“老牛”,是一名基层供电所长。从业24年来,他爱岗敬业的宗旨一直没变,9项国家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的获得证明了这一点。如今的他,还被评为齐鲁首席技师、齐鲁工匠,成为了山东电力公司的劳动模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巩悦悦
通讯员 刘晓林 郭一博    

为减轻施工人员负担
他发明出了多功能车

  “今天,咱对董楼行政村小农水线路进行改造,线路全长21千米,线路要到蒜区里边。咱要利用好自己的多功能施工车,确保老百姓的大蒜一颗都不损坏……”
  老牛介绍,这里提及的多功能施工车,实际上是他发明而成,它能使线从空中走,“旧线回收的同时,新线也送到位,省时省力,节约成本。”老百姓对不破坏庄稼,感到很满意。在此之前,大量工作都由人工来完成,一不小心就会损坏庄稼。尤其是在2006年大田集的10千伏线路改造中,不小心损坏了地里的蒜苗,即使赔给蒜农钱,人家也不高兴。“那时候我就在琢磨,如果能有一种设备,不用经过老百姓的庄稼,那该多好。”
  而促使老牛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是在不久之后的一次风雨天抢修送电:当时水泥杆重达两千多斤,电工就是肩扛推拉进行抢修。由于时间问题,面临着黑天。当时牛德成管辖的供电所有十多家冷库,如果说当天晚上完不成抢修,不能正常供电,十多家冷库将面临着很大的经济损失。
  经过一番努力,总算把电送上了。但当老牛看到四五十岁的施工人员身上碰得都是伤,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觉得在基层供电所工作,不能光低头拉车,还得抬头看路,我得想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白天指挥施工
晚上加班做实验

  白天边指挥施工,边琢磨如何解决问题。但发明这些东西,对于只有中学学历的老牛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做好研究,他自费买来了大量书籍,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搜寻有关资料和信息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只要忙完工作,他就开始琢磨研究。晚上加班设计、做实验。在数不清的不眠之夜里,他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失败、调试,一台电力施工车终于成功研制而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老牛发现这台机器还有很大的改良空间。通过一年多的不断研发改进,如今这台机器不仅可以装运杆基,还具备制作拉杆、设备装卸、物料吊装、变压器固定安装等多项功能,它能使每天的运杆量从原先的12颗提高到50颗,人力也由原先的5人减少到2人,成本由150元减少到了10元,极大地降低了更换电线杆的机械费用和人工成本。
  2013年5月1日,老牛发明的“高压线路施工用多功能施工车”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多功能施工车不光在省内受欢迎,还被推广到了江苏、安徽、山西等多个省。
  如今的老牛,不仅成为了齐鲁首席技师、齐鲁工匠,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已经获得过多项荣誉的他,从未停止发明创新的脚步,刚刚完成了一个产品,就又投入到下一个设备的研究中了。
从起初一间破房
到劳模创新工作室

  从2001年担任供电所所长开始,老牛就带领职工大刀阔斧地开展了工作。他的创新思路源于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去解决困难,创新动力在于他对工作的负责。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他从来不推诿妥协。他领衔研究的创新产品多数是围绕电力施工,电力服务,能节约成本。
  为让老牛更好的施展才能,2015年,成武县供电公司成立“德成创新工作室”,配套建设研发基地和生产车间。他带领团队致力于创新发明和成果转化,攻破一项项技术难题。
  从起初的一间破房,发展到今天具有研发区、培训区、展示区、实验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拥有一万多平米的成果转化基地,工作室能满足多功能施工车、钻孔机、绞线车、托车、配网成套设备工厂化生产流水线等多项产品的生产。
  由老牛牵头发明创造的螺旋式接地极、电杆旋切机、高空手动拉线制作器等十几种电力施工机械,先后荣获30多项实用型专利和4项发明专利,其中2项省级成果奖、6项市级成果奖。现公司形成了以“牛德成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中心,下设24个QC攻关小组的科技创新队伍,涉及公司各个专业。
  随着创新成果的不断增多,牛德成被大家戏称为“牛人”。“我的牛,源于企业的创新环境。企业是大河、是草原,没有水和草,我想牛也牛不起来,是企业壮了我的牛胆、扬了我的牛气,才让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牛事’。”牛德成说。
扫码查看专题报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