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下“莓香河畔”开花结果
东港区建设106座冬暖式大棚,用于增加贫困户收益
2020年01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蓝莓开花结果。 东港区融媒体中心拍摄
     本报1月8日讯(记者 隋忠伟 通讯员 袁艺菲) 小寒到来,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日照市东港区“莓香河畔”产业扶贫项目的蓝莓,开出了花,结上了果,承包商们看到了来年的好年景。
  2018年,东港区整合扶贫资金4136万元,集中力量,在陈疃镇投资建设“莓香河畔”扶贫基地,项目共占地570亩,分别在陈疃镇石墩村和北鲍疃村建设了106座冬暖式大棚。经过了一年的建设,大棚里的蓝莓长出了喜人的果实。
  借助冬暖式大棚优势,“莓香河畔”的蓝莓可提早上市,相比室外种植的蓝莓五六月份才能够成熟,“莓香河畔”在年后3月份就能吃上新鲜的蓝莓。此时,南方的水果期已过,北方的水果期还未到,正处于一个空白期。东港区政府党组成员、区扶贫办主任史玉峰介绍“填补水果空档期,是扶贫大棚里蓝莓的最直接经济价值。在盛果期,每亩收益可达到8万元。”
  看到了蓝莓开花结果,就看到了希望。“莓香河畔”产业扶贫项目建成后对外承包经营,专门用来发展蓝莓产业,采取“保低收益”的方式,每年收取租金289余万元,由区扶贫办统一分配给陈疃镇、西湖镇、南湖镇、三庄镇四个乡镇,用于增加贫困户收益和其他扶贫事业的发展。“村里按差异化分配原则对收益进行分配,多向部分没有劳动能力的甚至瘫痪在床的贫困户倾斜。”陈疃镇扶贫办主任潘培富说。
  发展产业扶贫,根本在于项目实现预期效益,关键在于发挥产业发展和项目带动作用,而难点在于项目是否能够长期稳定为贫困户提供保障。近年来,东港区积极探索产业扶贫发展道路,扶贫产业项目从分散到集中,从传统产业到优势产业,从单纯发展项目到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转变,收到了效果、尝到了甜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