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市中区打造高标准“城市客厅”,为省会建设锦上添花。 通讯员 匡松 摄
市中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翟立波作政府工作报告。
1月14日上午,济南市市中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市中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翟立波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市中区较好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20年,市中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1+495”工作体系要求,把2020年作为“聚焦提升年”,以“1+467”工作体系统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戚云雷 通讯员 李猛
聚焦产业升级
加快动能转换
2020年,市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实际到账外资增长7.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确保完成济南市下达的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
为实现预期目标,市中区将进一步强化“产业强区”理念,坚持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与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一起抓,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筑牢区域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推进传统产业现代化,立足自身优势和发展基础,着力做大做强传统金融、信息通讯、商务商贸等既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金融、类金融发展业态,打造全省特色金融集聚发展高地;另一方面,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创新发展数字产业,打造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优先发展科创产业,发挥好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地、济南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两大“国字号”创新创业基地作用,打造“总部孵化、资本注入、跨区生产、包装上市”的链条体系。
此外,还要推进总部经济高端化。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和区域总部,抓好商务楼宇建设与改造提升,通过“引名企”“筑名楼”“聚名家”,新增一批亿元楼、电商楼、数据楼、科创楼。将老商埠、万达广场、绿地中心连点成线,突出夜间经济特色,进一步提升经四路“金街”现代化、国际化水平,高标打造“城市客厅”。
精准双招双引
优化营商环境
去年,市中区累计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13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4个,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同频共振,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度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今年,市中区将继续把双招双引牢牢抓在手上,并在“精准”两字上下功夫。
一方面,将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错位招商之路,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效能,围绕做好承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服务雄安新区两篇文章,瞄准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着力引进总部型、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品质市中·经纬人才”计划,积极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产业领域紧缺人才和国内外优秀创业团队。
双招双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去年,市中区突出“一次办成”“一步到家”,打造出市中政务“至简好办事”品牌,获评全国20强优秀政务服务大厅和全国政务大厅优秀案例智能决策奖,营商环境加快向2.0版跃升。
今年,市中区将牢固树立“支持企业就是支持发展,服务企业家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深化“一窗办”“网上办”“就近办”,推进服务窗口、服务平台、审批标准、网络数据“四集成”,让更多事项实现“一证通办”“指尖办理”。同时,针对企业发展需要,提供“菜单式服务”,切实擦亮“店小二”式服务金字招牌。
推进“一带一城”
再造“新市中”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市中区提出举全区之力推进“一带一城”建设,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一带”,即以二环南路为轴线,构筑集科创平台打造、科创企业培育、科创人才合作、科创项目扶持、科创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二环南路科创产业带”。“一城”,即以生态优先为前提,以绿色发展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一体推进大涧沟——复兴区域、绿色智造产业集聚区、凤凰山片区在内的“南部科创新城”。
“一带一城”位于市中区北、中、南三区布局的中部崛起区,这里是当前市中区拆迁、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也是市中区未来5—10年发展的希望所在,承载着再造一个“新市中”的期望。不久的将来,“一带一城”将成为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未来科技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
为推进项目建设,市中区将强化“项目为王”理念,将兴隆、十六里河、党家、白马山四大片区作为项目建设主阵地,并积极推进拆迁安置,加快推进公立街、岔路街等4个零散棚户区改造项目,强力推进后魏华庄、马家庄等剩余112户拆迁清零。策划实施三箭东北地块、白马山铁路宿舍等规划片区房屋征收工作,有序推进双龙经营性用地等13个供地项目,完成马家庄、南北康等地块出让工作,为开发建设奠定基础。同时,完成经四纬一、岳而等9个项目共计1.11万套、2.45万人的回迁安置,开工建设双龙、后魏华庄等共计约2400套安置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