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举办“110宣传日”集中宣传活动
普及安全防范知识,居民受益多
2020年01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20年1月15日 星期三 编辑:陈鸿儒 组版:曾彦红 校对:孔茜
新城
C04
  济 宁 国 家 高 新 区
  本报济宁1月14日讯(记者 王博文 通讯员 牛文县) 1月10日,济宁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在新世纪广场组织开展“110宣传日”集中宣传活动。本次宣传活动以“不忘初心110,共建共治享安宁”为主题,通过现场发放宣传册,设置咨询台等,增强市民自身防范能力,让广大群众更加了解110,珍惜110这条“生命线”。
  “大爷,遇到这些常见欺诈手段,一定要当心……”当日上午8点半,民警早早来到活动现场,摆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品及各类安全防范宣传资料,向过往市民普及反电诈、禁毒、禁放、养犬管理等相关公安工作。不少市民拿到宣传材料便认真看了起来,遇到不懂的地方,还向身边民警咨询。针对市民咨询的问题,民警都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我觉得今天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虽然大家都知道有困难找警察,但是这个活动的举办让我更加了解110,了解了这些高新‘守卫者’。”市民王大爷早上在新世纪广场锻炼,看到有110宣传,就立马走了过来。对于他来说,发放的这些宣传材料很必要也很有用,“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防诈骗知识,回家后我得仔细学习,再把学到的知识普及给家里的大人和小孩。”
  “希望通过此次‘110宣传日’宣传活动,让广大市民了解到人民警察就在您身边,有困难就要找警察。”济宁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黄倩介绍,本次活动共出动特警、经侦、刑侦、治安、派出所等多种警种,现场各式巡逻警车还进行了展出,起到了震慑犯罪效果,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济宁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110接处警民警的一天 不舍昼夜,有警情出现立刻出发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博文 通讯员 牛文县

  去年11月20日,济宁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全面启动110接处警模式改革,将城区接处警工作由派出所接处警,转为特巡警接处警为主的动态处警新模式。实施一个半月来,高新区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110接处警民警的身影,他们不分昼夜巡逻守候,维护高新区的社会治安稳定。
  1月9日,记者跟随济宁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110接处警民警,走进他们日常巡逻的网格,感受不一样的“警”彩。

  民警和队员在新世纪广场步巡。
“有警情,马上出发!”
  9日下午2点半,济宁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特警大队民警张强和三名队员正在高新区第15网格进行日常巡逻。就在这时,对讲机里的一条警情,打破了中午的宁静时光。
  “有警情,马上出发!”在张强的指挥下,处警车马上掉头,来到位于新天地农贸市场附近的报警地点。下车一看,两位大妈正因为捡钱的事情发生争执,双方各执己见,张强见状连忙跑到大妈们中间将二人隔开,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都是街坊邻居,没多大点事,这样吵真的没必要,生了气还伤身体……”了解事情经过后,张强化身“金牌调解员”,耐心调解、安抚双方情绪。经过民警的调解,没过五分钟争执解除了,两位大妈握手言和,菜市场门口又恢复往常的平静。
  “像这样的纠纷,一天能接到不少,本身没多大点事,我们主要以调解为主,一般介入调解一下,基本就能解决。”张强告诉记者,15网格是洸河街道人流量较大,社区比较密集的地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时有发生。
  “平均每天能接到10起警情,最多的时候一天接了20起。”张强说,市民报警一定是遇见了紧急的情况,110接处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快一点赶到处置。他们在各自网格巡逻的过程中,一旦接到警情,五分钟内必须赶到现场,以实际行动让辖区群众切实感受到警察就在身边、平安就在眼前。
  采访还未结束,张强又急匆匆跳上处警车,穿梭在街头巷尾间继续巡逻。

“冻得骨头疼,但仍坚守一线。”
“大爷大娘,我来帮助你们。”
  下午3点20分左右,巡逻至吴泰闸路接近新世纪广场位置时,张强看到了一位明显行动不便的大娘,正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大爷过马路。张强随即示意队员靠边停车,打开车门和队员们迅速来到两位老人身边,接过大娘手中的轮椅,和队员一起护着老人家安全过了马路。
  “我们现在的警务模式是动态接警,除了接收市局指挥中心指令之外,在巡逻过程中发现一些需要帮助的情况,会随时停车进行处理。”张强解释说,“日常巡逻中,我们也有遇到过一些突发的交通事故或者其他紧急情况,为了避免事态扩大,我们会第一时间下车处理,将事情化解到萌芽状态。”
  记者注意到,帮助完老人回到车上时,张强没有一脚“跳”上车,而是一步一步稳稳走上高高的车门。询问过后才得知,长期久坐让张强患上腰椎间盘突出,每天需要带着护腰出勤。“严重的时候,腿脚都会发麻。”尽管如此,张强还是坚持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在他看来,这是自己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所在。

  当晚20时许,记者见到了刚刚处理完一起纠纷的济宁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特警大队民警郑源。简单的休整后,郑源带着他的队员们回到车上,继续巡逻。
  “我们一天一组人24小时不间断巡逻,过了晚上11点半,身体就会开始感到异常疲惫。”郑源告诉记者,晚上和白天不同,到半夜,有时会遇到醉酒睡到马路边上的人。一旦见到这种情况,他们要立刻下车帮忙,直至安全把他送回家,有时会接到群众求助的警情,一晚上下来也闲不住。
  说话间,处警车已来到新世纪广场附近,郑源和队员们开始下车进行步巡。“人流量密集的广场、学校周边等区域,我们会根据情况选择步巡。”时值晚上21点半,室外温度已低至2℃,郑源和队员们却早已习惯在这样的温度下进行巡逻,“到了后半夜,温度比现在还要冷很多,有时候冻得骨头疼,依然坚持在第一线,毕竟我们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防线。”
  郑源告诉记者,巡逻虽然辛苦,但是处理完警情的时候,不管是帮助居民找到了丢失的手机,或是把两个人的矛盾解开,亦或是把犯罪嫌疑人送到派出所,这个时候很有成就感。“有时候我们帮助完群众,有些群众会走过来竖起大拇指,说我们很棒,心里真是感觉很温暖,再冷再累也都值得了。”
  晚上21点50分许,郑源和队员们回到车里,继续开始他们的巡逻工作,巡逻车向远方驶去,逐渐消失在这灯火阑珊的城市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