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邓:千年白族古村
2020年01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临近春节,回家过年成为主题,但小编发现,也有不少人选择外出游玩过年,带上家人一起出游。云南就是很适合春节出游的省份,在这个春节假期,小编给大家推荐一条不错的云南路线。
  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人,相信对里面的诺邓火腿记忆犹新。该火腿用诺邓千年井盐、当地土猪肉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往往存放三年左右,才能形成诺邓火腿的独特美味。随着诺邓火腿的名声大噪,让诺邓这个安静的千年白族古村,一夜爆红。
  诺邓位于半山腰上,至今不通公路,没有汽车,进出山村的货物全靠骡子驮,村民和游客只能徒步攀爬陡峭的石板台阶。正是因为交通的不便,村里的古建筑能够避过战乱,至今保存完好。村中保留着大量的明、清两朝建筑和著名的玉皇阁道教建筑群。由于自唐代南诏时期1000多年以来“诺邓”村名一直没有改变,因此被称为“千年白族村”。据考证,这座村庄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也是云南省最早的史籍《蛮书》记载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称不变的村邑。
  这个见诸史籍,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王朝共1138年的小小村落,最迟在唐朝就已经凿井制盐,是一个典型的以盐井为生存依托的村落。千年古盐井就坐落在山脚下,至今还能制盐。盐井周边的路被盐渍浸染,留下了白色的痕迹。村头有户人家垒着炉灶,用柴火大锅熬制井盐。诺邓是有名的盐马古道,这里生产井盐,沿着这些古道可以通往瑞丽、缅甸等地。因为井盐破坏环境资源,现在整个诺邓只有一家在制作。来游玩时不妨买几盒井盐带回去。
  除了盐,诺邓亦“盛产”进士、秀才。尽管云龙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明、清两朝还是文风蔚然、人才辈出。诺邓村中“进士”,数云龙为最多,举人、贡生和秀才则不胜枚举。清代康乾年间,诺邓村举人黄桂是名噪一时的文化名人,被誉为“滇中儒杰”。
  从云龙县城汽车站花20元钱搭一辆三轮车,循着曲折的山路一路颠簸驶去,屁股都要散了架子。拎着行李箱站在山脚下,抬头就能看见半山腰的诺邓古村,忍不住感叹诺邓古村的壮观。拎着行李箱一步步沿着台阶往上爬,走了不到三分之一,早已气喘吁吁。
  天色越来越晚,古村安静得让人发毛,路灯也昏黄黑暗。村里时不时能听见几声狗吠,却不见人影。手机完全没有信号,也无法与客栈联系,只能自己艰难往上攀爬。每走一个台阶,仿佛用尽了所有力气。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已经精疲力尽,只好站在石头上吹风休憩。几位带着手电筒的驴友出来散步发现了我,二话不说,帮我拎着行李一直护送到客栈。独自旅行,受惠于人,倍感温暖。
  如若你攀爬时遇到了一棵大青树,那么村中心就到了。这棵大青树从山脚下就能望见,根枝粗壮茂盛,大大的树冠形成了一个硕大的树荫,据说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这棵树是一棵“网红”树,村里的人喊它“万年青”,久而久之,游客喜欢叫它大青树。
  大青树不远,是我此行预订的客栈——五云幽兰客栈,住这里就是奔着客栈老板娘的厨艺来的。晚饭简单的诺邓火腿蛋炒饭,配上无公害青菜汤,从色彩到味道一下子就俘获了我的胃,原来蛋炒饭也能好吃出新高度。
  吃完饭,沿着石头路散步,昏黄的灯光下,不时听到“嗒”“嗒”的声音,这声音由远及近。走近了发现是一个慈祥的老爷爷牵着一头骡子。因为诺邓至今没有公路,无论村民日常生活用品还是建房子用的瓦块,全靠骡子沿着最早的盐马古道一点点驮上来,骡子成了村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没有公路,交通不发达,就连手机信号都没有,使得诺邓古村格外安静。这里,只有几家客栈,没有酒吧,仅有一家名字叫旅行者的咖啡店。咖啡店是几个爱好旅行的年轻人开的,店面保持着古宅特有的风貌,他们不像商人,身上没有唯利是图的浮躁,多了几分安逸淡然。坐在露台,独自点一瓶酒,他们会热情地询问你来自哪里,还会送你一些坚果,像是好久不见的老朋友。
  清晨,听着骡子身上清脆的铃铛声醒来。拉开白族自己扎染的碎花窗帘,和煦的阳光洒进来,柔情而静谧,开启了美好的一天。客栈老板娘做好了诺邓火腿面,煎了两个荷包蛋,味道惊艳。
  村里的盐马古道,每一块石头,都有近千年的历史,承载了太多岁月的痕迹。沿着古道一直往上行走,能够抵达黄氏宗祠。宗祠里至今住有人家,房梁上悬挂着腊肠和锅碗瓢盆。与主人攀谈几句,他们倒也热情,反正对游客已经见怪不怪。
  沿着黄氏宗祠继续往上走,村子的最高处就是玉皇阁建筑群所在地,海拔2300米。玉皇阁安静地隐藏在文庙、武庙西边,是个三层木质阁楼。玉皇阁顶有藻井·二十八星宿图,色彩鲜亮,是诺邓镇村之宝。玉皇阁周围全是高大的古黄连木,树高多达三四十米,最古老的树龄已有800多年。每年农历8月27日,村民会在文庙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停滞时光的古建筑,安静的村落里溜溜达达,让人心旷神怡。
  返回客栈吃午饭,院子里多了一些新朋友。昨晚帮我拎行李的大哥怕我一个人吃饭太无趣,呼朋唤友陪我吃饭。大家喝着客栈自酿的玫瑰酒,操着不同的口音,聊着旅行去过的地方,发生的故事。旅行的途中,是最容易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和有故事的人。
  客栈里有个画家已经住了几个月,就连春节都是在山里度过。每天外出写生画画,春节前夕与村民一起写对联,没有人知道他的人生经历,却能看到他脸上写满了淡泊。还有一个摄影家,用着最新的苹果手机,却断绝了一切网络,没有微博,没有QQ,没有微信。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尊重个体,尊重每一个按照自己意愿努力奋进并享受生活的人。
  如果你能够赶得巧,遇上白族人家的婚礼,随上一百块钱的红包,不妨体验一把原汁原味的白族婚礼。大青树旁的空地,一些村民忙着生火剁肉,地上摆满了锅碗瓢盆,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他们正在筹备一场嫁女的宴席,几乎所有村民出动前来帮忙。白族的婚礼热闹盛大,白族的宴席喜欢油炸和大锅炖肉,让人垂涎三尺。
  大青树旁边有一处古建筑是黄遐昌家庭生态博物馆,里面以雕版、印刷、工艺美术藏品为主,至今仍留有乾隆年间的匾额。博物馆收5元钱门票,由黄遐昌的孙子打理。其祖上是清代管理盐务的提司,福建宁化人氏,退休后归故里,但两个儿子留了下来,成了这里的黄氏旺族。一进宅院大厅,上方用竹子编织的吊顶,能够看见若隐若现的“福”字,让人惊奇。博物馆里保存了很多爷爷辈的木刻,见证了诺邓的文化发展历史。博物馆里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文物,地契、铜钱、银元、首饰盒等等这些文物贯穿明朝嘉靖、万历,清朝康熙、乾隆、光绪等年代。据黄金鼎介绍,成立家庭博物馆时,村里的老人家前去帮忙布置,他也参与其中。为博物馆写下简介、目录,然后把藏品分门别类摆好,供游人观赏了解诺邓历史。
  如今,诺邓古村脚下正在修路,据说诺邓将来也会收门票。不知道越来越便利的交通对诺邓是机遇还是挑战?如果你还没去,不妨春节就出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