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尹明亮
战“疫”第一晚,
只睡了五个小时
1月28日晚,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12名医务人员连夜赶至黄冈。
“我从小极崇拜军人,军人身上那种无所畏惧、迎难而上,勇于冲锋陷阵的精神深深吸引着我,现在我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冲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心中感到无比自豪。”这是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张岭的心声,也是所有医疗队员的心声。连夜安顿好,1月29日一早,队员们便开始熟悉情况。这一夜,大家只休息了5个小时。
第一天,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重温入党誓词,在党旗面前,心中昂扬的斗志瞬间扫去了昨日的疲惫和不安。我们要践行誓言,用行动守护初心。”蒋胜华在日记里写道。身为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他也是医院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
到达黄冈的头两天,所有队员都做着紧张的准备工作,再次练习穿着使用防护装备、查看即将入驻医院的改造方案……在正式入驻医疗机构接诊病人的前一天,是医疗队中两名队员的生日,一群包裹严密的人围着一个小小的蛋糕,这也成为医疗队来到黄冈难得的轻松时刻。
“那天晚上八点,从微信里看到家里的两个孩子吃蛋糕的照片,突然意识到当天也是孩子的生日。”蒋胜华在日记中写道。这时,他才想起跟家里通个视频。
隔离的是病毒,
不是人心
经过了持续紧张的准备,从2月1日起,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队开始进驻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护士长李岷和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晓伟是第一批值班队员,在入驻的四个小时里,收治了22位病人。由于病房是改建的,没有电梯,他们身穿严密的防护服,接病人、拿药需要来回爬楼,护目镜里满是雾气和汗水。
“在这里,感受最多的不是疲惫,而是感动与责任,当地医护人员已经坚持工作了很长时间,他们内心有一份责任。”李岷在日记里写道。李岷说他常常被病人感动着。“有一次,我准备走向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确认病情,老人伸手示意我站住,怕我会被传染,这让我十分感动。”
进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在一天天紧张而忙碌的救治中,大家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考虑其他问题。
乔聪聪是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在医疗点,病人们的到来,让他感到了责任,也感到了温情。乔聪聪在日记中记录了一位普通的交通协管员。“在我前天的夜班,他跟妻子都被收治到疑似病区,今天检验结果出来了,一墙之隔的两个人,都在关心着对方的病情。”乔聪聪说,每次去他们的病房,被问的最多的,都是对方的情况。
元宵节那天,
成功治愈第一例确诊患者
因为疫情的蔓延,今年的元宵节几乎被淡忘了。对战斗在线的医护人员来说,他们关注更多的还是疫情。
“昨天刘晓伟、葛继文所在的医疗组成功治愈第一例确诊患者。看着患者走出隔离病房,大家都由衷地感到高兴。相信还会有更多的患者经过我们的治疗恢复健康。”正月十五元宵节,蒋胜华的日记里记录下这个令人鼓舞的时刻。
“今天是来黄冈的第11天,我们医疗队的三个特殊患者,9个月的婴儿和她的爸爸妈妈今天同时出院了!他们一家人终于盼到了今天。看到孩子父母满脸的笑容,我们也由衷地高兴和欣慰,这是我们一起共同努力的结果。看着病人一个一个好转出院,我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葛继文在日记中写道。
转眼间,距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一批医疗队到达湖北已经一个月了。看着一批批康复出院的患者,队员们一次次感到欣慰,也收获着战胜疫情的信心,就像孔得珍在日记里写的,“春天来了,花儿也会开。”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开始,济宁医学院便展开了全线抗“疫”。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除全院医护人员投入到抗“疫”一线外,从1月28日起,先后两批派遣18位医护人员分别驰援黄冈和武汉。
在黄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援助湖北医生在讨论病人病情。(受访者供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