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无用的书,做有梦的人
2020年03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周国平
  藏书多当然不等于博学。如果拥有书籍,不必读它们,就能占有其中的知识,那该多么省力。我要立即补充一句:那该多么没意思。可见阅读本身是莫大的快乐,如果取消了阅读过程中的理解、思考、质疑、感悟等等,质言之,取消了自己心智的积极参与,那客观呈现的知识对于你就无甚价值。
  有句古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读书也是一种行路,是行走在人类精神的世界里。我就是这样的一个旅行者,阅读是我在勘测人类精神世界的地图。
  读书的收获有两种。一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没有当然也就不知道的东西,这样收获到的东西叫知识。二是通过读书发现了自己原来已经有但没有意识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自己感悟到的,但好像一直沉睡着,现在被唤醒了,激活了,因此获得了生长、开花、结果的机会。这样收获到的东西,我称之为智慧。
  人们常说:阅读改变命运。在我看来,此话可有两种含义。其一,读那些所谓“有用的书”,也就是接受正规教育,获取专业知识,这样可以改变你的外在命运,改变你在社会上的地位。其二,读那些所谓“无用的书”,那些哲学、宗教、人文方面的书籍,未必能改变你的外在命运,但能改变你的内心世界,使你拥有智慧、信仰、丰富的心灵生活,拥有一个强健的灵魂,因此也就改变了你与外在命运的关系,从而在精神上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后一种改变是更可靠也更重要的。
  “读无用的书,做有梦的人”,这是我给一家民营书店的题词。书分有用和无用,有用的书关乎生计,无用的书关乎心灵。人分有梦和无梦,无梦的人是生计的奴仆,有梦的人是心灵的富翁。无梦的人生是乏味的,与无梦的人相处也是乏味的。人生在世,生计之外,还是得讲究个味。
  叔本华说:期望一个人记住他读过的全部书籍,恰如期望他能在体内储存他吃过的全部食物。这个比方打得有些极端,因为在事实上,无论谁都不可能,即使可能也不愿意在体内储存吃过的全部食物。但是,世上确实有过目不忘、满腹诗书的记忆天才。我相信,叔本华的意思应该是:有形的知识不重要,书籍的价值仅在于提供精神营养,而精神营养是无形的,因为它倘若真正起了作用,就必定已化为了你的血肉。
  读精神伟人的著作,看艺术天才的创造,我知道了人所能达到的高度,于是为自己生而为人类感到幸运和荣耀。可是,走在街上,看见那些在路边玩牌和喧哗的人,那些开着车使劲按喇叭的人,看见那么多空虚的脸,我不禁想: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这一点常常使我感到震惊。
  阅读还可以使人心宽体健。人的身体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灵支配,心态好是最好的养生。爱阅读的人,内心充实宁静,不易陷入令人烦恼焦虑的世事纷争之中。大学者中多寿星,原因就在于此。
  爱阅读的人,眼界开阔,一览众山小,比较容易超脱人生中一时一地的困境。阅读甚至可以优生,助人教子育人。父母爱阅读,会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子女产生不教之教的熏陶作用。相反,父母自己不读书,却逼迫孩子用功,一定事倍功半。
  (转自《新民晚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